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科易网(仲恺)技术转移协同创新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详细页

邵鸿委员:长江最大的效益是生态效益

信息来源:中国科技网    发布日期:2016-03-14   

邵鸿委员:长江最大的效益是生态效益

■两会声音

科技日报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高博)12日的政协全体大会上,九三学社邵鸿委员发言称:大量的水库建设,使长江流域整体生态环境出现了不容忽视的负面趋势性变化。“十三五”期间生态保护应成为长江事务的红线。

“长江流域已有5万多座水坝,库容超过10个三峡工程;近2万座水电站,装机容量占全国2/3,但对长江流域生态有负面影响,”邵鸿说。统计显示,长江中下游年均水量大幅减少,过去百年仅3次的干旱情景骤升至18次,径流干旱年份显著增加;秋季更严重,10月流量减少40%,中下游水位提前降低2—3米,洞庭湖和鄱阳湖水面大幅减少,秋旱明显提前并成为常态。另外,随着大量梯级水库替代自然河流,泥沙被拦截沉积。邵鸿说,2003年以来长江中下游沙通量平均减少91%,致使中下游河道冲刷显著,河床骤降,江湖关系明显改变,崩岸、防洪和入海口侵蚀风险大大增加。

邵鸿还说,2003年后,宜昌断面冬季水温与历史同期相比升高4.1度,春季水温最多降低5.7度,严重影响中下游农业。长江上游部分河段水流减缓,更脏了。干流水质普遍三至四类、支流四至五类比例较高,叶绿素、藻类密度分别增加10倍和6—10倍。长江生物也减少了。邵鸿说,2003年后,中下游年均渔获量、四大家鱼和江豚分别比上世纪90年代减少41%、94%和75%,白鳍豚于2006年“功能性灭绝”。

邵鸿建议,“十三五”期间,必须坚决摒弃“以用为主”的错误观念,充分认识长江的最大效益是生态效益,生态保护第一、不得损害生态是今后一切涉及长江事务的铁律和红线。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