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 发布日期:2016-03-14
2月29日至3月1日,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作为国家863计划“无人机遥感安全检测技术与网络示范体系研究(一期)”项目总体牵头单位,派相关技术人员赴河北省沙河市参加了“基于卫星中继技术的无人机遥感网络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第五课题)开展的无人机矿产资源监测示范节点飞行试验。参加试验的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研究所、北京空间信息中继传输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信息技术研究所。项目主管单位科技部遥感中心的项目主管人员,“十二五”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先进遥感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项目责任专家、中国科学院定量遥感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传荣研究员,对地观测部主任、项目首席专家唐伶俐研究员,以及相关课题负责人与技术专家组成专家组在北京观看了实时回传的飞行试验监测影像。
此次飞行试验采用了中电54所研制的六旋翼无人机平台来搭载面阵光学载荷,该无人机平台通过视距链路将监测影像数据实时发送给地面控制设备,地面控制设备通过第五课题自研的便携式中继地面数据终端设备,将监测影像数据经中继卫星链路传输至位于北京的空间信息中继传输技术研究中心(中继中心),并在中继中心的显示大屏上实时显示无人机飞行的监测影像,专家组观看了整个无人机飞行试验的实时回传影像。此次飞行试验是国内无人机首次采用地面终端设备通过中继卫星进行数据传输的试验,试验中第五课题研制的Ka地面终端设备也是我国首款基于中继卫星的无人机地面终端设备。
飞行试验组在飞行前进行了设备联试,主要包括无人机装机联试,中继卫星链路设备联试、全系统地面联试等试验项目。本次无人机飞行试验共开展了3个架次,包括测试飞行2个架次和正式飞行试验1个架次,无人机飞行高度300米,总飞行时长90分钟,总飞行距离10公里,共获得影像数据2.82G,为沙河市的矿产资源监测与开发规划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随着我国无人机技术与产业的快速发展,加之我国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规模化推动无人机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已成为我国遥感领域发展重要的前沿技术之一。国家863计划 “无人机遥感安全检测技术与网络示范体系研究(一期)”项目旨在“十一五”无人机遥感综合验证系统项目成果基础上,着眼于探索无人机遥感飞行安全性检测的技术途径,突破无人机遥感安全检测与无人机遥感组网应用的关键技术,集成建立国际先进水平的无人机遥感系统安全检测和载荷性能与目标特性检测技术系统,建立相应的管理规范、流程、标准和业务运行基础体系,并构建不小于10个节点的无人机遥感网络示范体系,为实现制定我国无人机遥感特种航空飞行适航许可法规的目标提供科学支撑,实现无人机遥感技术与应用产业健康规模化可持续发展。
搭载光学面阵载荷的六旋翼无人机平台
无人机遥感网络工作模式示意图
专家组观看无人机飞行试验实时回传影像现场
(光电院供稿)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