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科易网(仲恺)技术转移协同创新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详细页

早期地球氧气产生新机制发现

信息来源:中国科技网    发布日期:2016-01-08   

早期地球氧气产生新机制发现
拓展了人们对“星际介质化学反应”的认识
■最新发现与创新
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长锋)在无生命迹象的地球早期,存在少量氧气,即稳定的基态氧分子。显然这些氧气不可能是通过现在所熟知的光合作用而来。那么它来自何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善喜教授研究组的一项研究,揭示了早期地球上氧气产生的全新机制。研究论文1月4日发表在《自然·化学》上。
在早期大气环境中,存在较多的二氧化碳和低能量电子。田善喜研究组提出,这些二氧化碳分子可以捕获低能电子,而后可能发生两种解离反应,即产生碳原子负离子和自由氧原子或者氧分子。他们利用自主研制的负离子速度时间切片成像谱仪,检测到了上述两个反应,并发现在特定的能量范围内才能有效产生氧分子,而且作为反应产物的自由氧原子也可能结合产生氧分子。
“低能电子贴附或捕获”过程对星际化学成分的演化至关重要。由于在许多星球如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六等的上空,存在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和能量在20电子伏特左右的低能量自由电子,田善喜研究组认为,“电子贴附解离”对原始氧气起源的贡献,可能较以前公认的“三体复合反应”和新近发现的“光解反应”过程更为重要。这一发现大大深化和拓展了人们对“星际介质化学反应”的认识。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