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科易网(仲恺)技术转移协同创新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998712]寒地优质超级粳稻东农422三超栽培技术示范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种植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黒龙江省地处中国北疆寒冷地带,这里气温低,热量资源差,生育期短,曾一度被认为是水稻的危险区、低产区。然而,由于科技进步、旱育稀植技术的推广,水稻生产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即成为中国北方粳稻区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及商品率最高的省份。目前,水稻种植面积约170万公顷,约占东北水稻面积 的58.2%,占中国北方14省市水稻面积的42.6%,是位居全国第9位的水稻生产大省。2003-2004年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寒地优质超级粳稻东农422三超栽培技术示范"的实施,又一次推动了水稻的科技进步,促进了黑龙江省的寒地稻作再现辉煌。一、成果转化的主要内容:选用株型收敛、分蘖力强、穗大粒多、长粒品位高的东农422、东优9901、东农03-33、东农03-44等优质高产品种,品质相当于富士光,产量比富士光增产20%以上;采用能够最大限度开发品种产量潜力的水稻三超栽培技术,利用大棚育苗,多层覆盖超早播,应用定位播种器定量定位超稀播,培育均质多蘖壮秧,宽行单本或双本适期偏晚移栽超稀植,缩短返青期、克服生长停止期、保证有效生育期,而大幅度延长营养生长期,定量全程深层施肥,不施返青肥、分蘖肥,全生育期不建水层,浅、湿、干循环控制灌水,以及有效防治病虫草害等关键技术措施,使水稻亩产达到700公斤,品质国标2级以上。二、成果完成情况:1.成果熟化程度 水稻“三超”技术(标准优质超级稻、壮秧宽行超稀植、深控安全超高产)遵循延扩营养时空(延长生育期15天与扩大营养空间2.1-4.2)、释放生产潜力(培育均质多蘖壮秧,宽行单(双)本适期移栽,开发水稻1-4低节位分蘖)、强化双冠性能(定量全程农艺深层施肥,浅、湿、干循环控水灌溉,强化植株冠层和根系冠层,提高吸肥水及光合能力)等增产原理,以最少基本苗建成最大的高光效超高产稻作群体,充分开发东农422、东农423、东优9901、东优9902、东优9905、东优9906等品种的产量潜力,可实现亩产700公斤,比常规高产田亩产提高产量200公斤,增产40% ,品质达到国标1-2级。完成成果转化示范面积17.6万亩,总产12213.3万公斤,总产值17451.5万元,税收43.66万元,利润218.33万元。2.技术水平:针对目前寒地水稻高产栽培中存在的生长障碍因素,遵循"延扩营养时空,释放生产潜力,强化双冠(植株冠层、根系冠层)性能"等技术原理,按照技术规程,紧紧抓住以及选用标准优质超级稻,超早定位超稀播,培育均质多蘖壮秧,宽行单(双)本适期移栽超稀植,定量全程农艺深施肥,浅、湿、干循环控制灌水等强化栽培的关键技术环节,建成高光效超高产稻作群体而达到安全持续超高产的目标。充分表达东农422、东农423、东优9901、东农03-33、东农03-44、东优9902等品种的优质高产特性,一般每亩可达700公斤,比常规栽培提高产量≥40%,品质可达国标2级以上。同时,该技术成果具有"四省、四抗"(省种、省水、省肥、省药;抗旱、抗倒、抗病、抗盐碱)的特点,是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继旱育稀植技术之后,能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与质量的高效生产实用种植技术,是一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资源替代的重大技术成果。三、产业化发展: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清晰了水稻三超技术的增产原理,完善了水稻三超技术规程,建立了“三洁”环境(即气质、土质、水质)、“三超”技术(标准优质超级稻、壮秧宽行超稀植、深控安全超高产)、生物技术、农艺技术,建立了GAP(良好农业操作方式)优质米生产模式,逐步形成了“企、基、技”为一体的产业化体系,实行了“五统一”(统一优质米品牌品种、统一种植规划布局、统一栽培技术标准、统一收获储藏加工、统一品牌包装上市流通)产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如五常丹贝米业,庆安米业协会,宁安响水米业、尚志长营生态农场,方正县绿宝石米业、铁力市四宝米业,桦川华康米业,宝清荒源狼米业,均取得了可喜成效。
黒龙江省地处中国北疆寒冷地带,这里气温低,热量资源差,生育期短,曾一度被认为是水稻的危险区、低产区。然而,由于科技进步、旱育稀植技术的推广,水稻生产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即成为中国北方粳稻区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及商品率最高的省份。目前,水稻种植面积约170万公顷,约占东北水稻面积 的58.2%,占中国北方14省市水稻面积的42.6%,是位居全国第9位的水稻生产大省。2003-2004年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寒地优质超级粳稻东农422三超栽培技术示范"的实施,又一次推动了水稻的科技进步,促进了黑龙江省的寒地稻作再现辉煌。一、成果转化的主要内容:选用株型收敛、分蘖力强、穗大粒多、长粒品位高的东农422、东优9901、东农03-33、东农03-44等优质高产品种,品质相当于富士光,产量比富士光增产20%以上;采用能够最大限度开发品种产量潜力的水稻三超栽培技术,利用大棚育苗,多层覆盖超早播,应用定位播种器定量定位超稀播,培育均质多蘖壮秧,宽行单本或双本适期偏晚移栽超稀植,缩短返青期、克服生长停止期、保证有效生育期,而大幅度延长营养生长期,定量全程深层施肥,不施返青肥、分蘖肥,全生育期不建水层,浅、湿、干循环控制灌水,以及有效防治病虫草害等关键技术措施,使水稻亩产达到700公斤,品质国标2级以上。二、成果完成情况:1.成果熟化程度 水稻“三超”技术(标准优质超级稻、壮秧宽行超稀植、深控安全超高产)遵循延扩营养时空(延长生育期15天与扩大营养空间2.1-4.2)、释放生产潜力(培育均质多蘖壮秧,宽行单(双)本适期移栽,开发水稻1-4低节位分蘖)、强化双冠性能(定量全程农艺深层施肥,浅、湿、干循环控水灌溉,强化植株冠层和根系冠层,提高吸肥水及光合能力)等增产原理,以最少基本苗建成最大的高光效超高产稻作群体,充分开发东农422、东农423、东优9901、东优9902、东优9905、东优9906等品种的产量潜力,可实现亩产700公斤,比常规高产田亩产提高产量200公斤,增产40% ,品质达到国标1-2级。完成成果转化示范面积17.6万亩,总产12213.3万公斤,总产值17451.5万元,税收43.66万元,利润218.33万元。2.技术水平:针对目前寒地水稻高产栽培中存在的生长障碍因素,遵循"延扩营养时空,释放生产潜力,强化双冠(植株冠层、根系冠层)性能"等技术原理,按照技术规程,紧紧抓住以及选用标准优质超级稻,超早定位超稀播,培育均质多蘖壮秧,宽行单(双)本适期移栽超稀植,定量全程农艺深施肥,浅、湿、干循环控制灌水等强化栽培的关键技术环节,建成高光效超高产稻作群体而达到安全持续超高产的目标。充分表达东农422、东农423、东优9901、东农03-33、东农03-44、东优9902等品种的优质高产特性,一般每亩可达700公斤,比常规栽培提高产量≥40%,品质可达国标2级以上。同时,该技术成果具有"四省、四抗"(省种、省水、省肥、省药;抗旱、抗倒、抗病、抗盐碱)的特点,是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继旱育稀植技术之后,能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与质量的高效生产实用种植技术,是一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资源替代的重大技术成果。三、产业化发展: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清晰了水稻三超技术的增产原理,完善了水稻三超技术规程,建立了“三洁”环境(即气质、土质、水质)、“三超”技术(标准优质超级稻、壮秧宽行超稀植、深控安全超高产)、生物技术、农艺技术,建立了GAP(良好农业操作方式)优质米生产模式,逐步形成了“企、基、技”为一体的产业化体系,实行了“五统一”(统一优质米品牌品种、统一种植规划布局、统一栽培技术标准、统一收获储藏加工、统一品牌包装上市流通)产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如五常丹贝米业,庆安米业协会,宁安响水米业、尚志长营生态农场,方正县绿宝石米业、铁力市四宝米业,桦川华康米业,宝清荒源狼米业,均取得了可喜成效。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