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94187]多功能无创机械通气面罩的研制与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医疗器械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该项目研究的多功能无创机械通气面罩,用于心肺复苏和急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抢救与治疗,属于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医疗器械制造。已向社区和乡镇医院推广,使众多的急慢性呼吸衰竭病人在家门口得到及时的治疗,使看病不贵和不难。呼吸衰竭是临床各科的常见急症,死亡率高。以往临床在心肺复苏和急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抢救与治疗中,往往采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容易损伤咽喉及诱发气道痉挛,甚至在气囊压迫部发生溃疡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一些病人所切开的伤口不易愈合,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也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和呼吸机依赖。无创机械通气避免了上述缺陷,但原有面罩因密闭性和组织相容性差等不足,影响了使用效果。针对原有无创通气面罩不足,该项目研究出多功能无创机械通气系列面罩,现已在临床大量应用,大大降低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率,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据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统计:采用该面罩进行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病人的成功率由90年代初的45%提高到现在的98%,死亡率由25%降低到现在的8%,病人住院的时间由45天缩短到21天,产品价格只有进口同类产品平均价的1/5左右,相对于气管切开和插管,每位病人可平均节省医疗费用约4万元。据2006年公布的“中国慢性病公告”所提供的数据:中国各大医院急救中心每年所抢救的呼吸衰竭病例高达2500多万人次,其中60%以上可用无创通气面罩抢救,也就是1500万人次,按每位病人节省4万元,每年全国可节省医疗费用6000亿,这将大大缓解看病贵的问题。该系列面罩的研制,形成了以下的发明点:1、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使面膜能很好地和90%以上的国内病人面部吻合,硅胶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适宜的软硬度,很少造成皮肤损伤。2、采用三点固定更容易使面罩与面部接触力均匀,因而密封性好。3、对面罩的多功能进行整合设计,在机械通气的同时,可从多个角度插入纤维支气管镜的诊断治疗、吸出口腔及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挽救因痰无力咳出而窒息的病人生命;还可进行供氧及气道压力测试、胃肠道减压和营养供给,减少了吸入性肺炎。4、改变了原有的硬性连接而采用柔性连接,方便了从不同方向与呼吸机的连接,更能适应病人体位的改变。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2010年3月的查新报告:该面罩处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该面罩在2008年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A级)。
该项目研究的多功能无创机械通气面罩,用于心肺复苏和急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抢救与治疗,属于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医疗器械制造。已向社区和乡镇医院推广,使众多的急慢性呼吸衰竭病人在家门口得到及时的治疗,使看病不贵和不难。呼吸衰竭是临床各科的常见急症,死亡率高。以往临床在心肺复苏和急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抢救与治疗中,往往采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容易损伤咽喉及诱发气道痉挛,甚至在气囊压迫部发生溃疡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一些病人所切开的伤口不易愈合,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也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和呼吸机依赖。无创机械通气避免了上述缺陷,但原有面罩因密闭性和组织相容性差等不足,影响了使用效果。针对原有无创通气面罩不足,该项目研究出多功能无创机械通气系列面罩,现已在临床大量应用,大大降低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率,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据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统计:采用该面罩进行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病人的成功率由90年代初的45%提高到现在的98%,死亡率由25%降低到现在的8%,病人住院的时间由45天缩短到21天,产品价格只有进口同类产品平均价的1/5左右,相对于气管切开和插管,每位病人可平均节省医疗费用约4万元。据2006年公布的“中国慢性病公告”所提供的数据:中国各大医院急救中心每年所抢救的呼吸衰竭病例高达2500多万人次,其中60%以上可用无创通气面罩抢救,也就是1500万人次,按每位病人节省4万元,每年全国可节省医疗费用6000亿,这将大大缓解看病贵的问题。该系列面罩的研制,形成了以下的发明点:1、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使面膜能很好地和90%以上的国内病人面部吻合,硅胶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适宜的软硬度,很少造成皮肤损伤。2、采用三点固定更容易使面罩与面部接触力均匀,因而密封性好。3、对面罩的多功能进行整合设计,在机械通气的同时,可从多个角度插入纤维支气管镜的诊断治疗、吸出口腔及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挽救因痰无力咳出而窒息的病人生命;还可进行供氧及气道压力测试、胃肠道减压和营养供给,减少了吸入性肺炎。4、改变了原有的硬性连接而采用柔性连接,方便了从不同方向与呼吸机的连接,更能适应病人体位的改变。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2010年3月的查新报告:该面罩处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该面罩在2008年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A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