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科易网(仲恺)技术转移协同创新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925546]鲁棉研19号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种植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鲁棉研19号(原代号鲁890、GK33)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以早熟高产优质抗病的短季棉鲁458系为母本、鲁55系为父本杂交,经连续多代选择鉴定选育出的特早熟抗虫短季棉新品种,2003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特征特性:株型紧凑,株高中等,果枝上冲,茎杆较坚韧,叶片中等偏小,叶裂较深,叶色深绿,茎叶茸毛少,出苗好,发育进程快,长势旺而稳健,赘芽少,易管理,开花结铃集中,结铃性强,上桃快,铃卵圆型,铃壳薄,烂铃轻,吐絮畅而集中,霜前花率高,特早熟,不早衰。据2000-2002年河南、山东及全国黄河流域夏棉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05-109天,比中棉所30号早1-4天,衣分高,达40.5%-42.5%,单铃重4.5-5.1克,子指9.4-1.0克,高抗棉花枯萎病,耐黄萎病。二、丰产性:在2000-2001年河南省夏棉区试中,两年平均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85.4公斤和74.0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27号增产10.9%和13.5%,均居6个参试品种第一位,且在供试品种中是全生育期最短、霜前花率最高的一个。在2002年河南省夏棉生产试验中,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77.7公斤和70.9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0号增产6.5%和5.4%,仍居第一位;在2001-2002年山东省夏棉区试中,两年平均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92.3公斤和86.7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0号增产27.0%和27.2%,均居首位;在2002年全国黄河流域区试中,平均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77.9公斤和73.6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0号增产20.6%和21.9%。三、抗病性:据河南省夏棉区试指定抗病性鉴定单位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结果,2000-2001两年度基本无苗病和枯萎病,黄萎病指32.9,低于对照中棉所27号(34.7)。2002年全国黄河流域区试抗病鉴定结果,枯萎病指3.7,黄萎病指33.4。为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类型。四、抗虫性:高抗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山东省夏棉区试抗虫鉴定结果,棉田二、三、四代棉铃虫百株幼虫量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0号减少33.9%、45.6%和19.3%;全国黄河流域区试抗虫鉴定结果,二代棉铃虫蕾铃被害率比对照中棉所30号低12.7%,三代棉铃虫未发现3龄以上幼虫。五、纤维品质(ICC校准):据河南省夏棉区试提供棉样,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2.5%跨长27.3mm,纤维整齐度50.8%,比强度21.1cN/tex,伸长率7.2%,马克隆值5.0,反射率74.6%,黄度7.9,环缕纱强127Lbf;山东省夏棉区试测试结果,2.5%跨长27.0mm,比强度21.6cN/tex,马克隆值5.0。纤维品质符合纺织工业要求。六、栽培技术要点:鲁棉研19号适于黄淮流域棉区棉麦(油)夏套种植或特早熟棉区春直播种植。黄淮流域棉区一般在5月中下旬小麦、油菜地套种,或瓜、菜、薯等收后直播种植,尤以大蒜、马铃薯等茬口更为有利,也可于5月上旬营养钵育苗,6月初麦(油)后移栽。密度一般每亩5000-6000株,单株留果枝10-12个。麦收后应立即浇水、灭茬、追肥、治虫,促苗早发。根据田间长势和天气情况,盛蕾至花铃期化控2-3次,以防止营养生长过旺而造成郁闭,从而导致蕾铃大量脱落。盛蕾至见花期间重施花铃肥,一般可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遇旱及时浇水,7月下旬打顶。该品种也适宜在辽宁、新疆南疆等特早熟棉区种植,栽培技术,加大群体,适度减小个体,一般亩留苗8000-12000株,适当增加化控次数。二代棉铃虫一般不用化学防治,但如大发生年份,可在产卵高峰期化防杀卵,以防有漏网残虫为害顶心。三、四代棉铃虫视发生轻重,一般防治1-2次即可。应及时防治棉蚜、棉红蜘蛛、盲椿象等非鳞翅目害虫。
鲁棉研19号(原代号鲁890、GK33)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以早熟高产优质抗病的短季棉鲁458系为母本、鲁55系为父本杂交,经连续多代选择鉴定选育出的特早熟抗虫短季棉新品种,2003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特征特性:株型紧凑,株高中等,果枝上冲,茎杆较坚韧,叶片中等偏小,叶裂较深,叶色深绿,茎叶茸毛少,出苗好,发育进程快,长势旺而稳健,赘芽少,易管理,开花结铃集中,结铃性强,上桃快,铃卵圆型,铃壳薄,烂铃轻,吐絮畅而集中,霜前花率高,特早熟,不早衰。据2000-2002年河南、山东及全国黄河流域夏棉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05-109天,比中棉所30号早1-4天,衣分高,达40.5%-42.5%,单铃重4.5-5.1克,子指9.4-1.0克,高抗棉花枯萎病,耐黄萎病。二、丰产性:在2000-2001年河南省夏棉区试中,两年平均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85.4公斤和74.0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27号增产10.9%和13.5%,均居6个参试品种第一位,且在供试品种中是全生育期最短、霜前花率最高的一个。在2002年河南省夏棉生产试验中,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77.7公斤和70.9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0号增产6.5%和5.4%,仍居第一位;在2001-2002年山东省夏棉区试中,两年平均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92.3公斤和86.7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0号增产27.0%和27.2%,均居首位;在2002年全国黄河流域区试中,平均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77.9公斤和73.6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0号增产20.6%和21.9%。三、抗病性:据河南省夏棉区试指定抗病性鉴定单位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结果,2000-2001两年度基本无苗病和枯萎病,黄萎病指32.9,低于对照中棉所27号(34.7)。2002年全国黄河流域区试抗病鉴定结果,枯萎病指3.7,黄萎病指33.4。为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类型。四、抗虫性:高抗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山东省夏棉区试抗虫鉴定结果,棉田二、三、四代棉铃虫百株幼虫量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0号减少33.9%、45.6%和19.3%;全国黄河流域区试抗虫鉴定结果,二代棉铃虫蕾铃被害率比对照中棉所30号低12.7%,三代棉铃虫未发现3龄以上幼虫。五、纤维品质(ICC校准):据河南省夏棉区试提供棉样,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2.5%跨长27.3mm,纤维整齐度50.8%,比强度21.1cN/tex,伸长率7.2%,马克隆值5.0,反射率74.6%,黄度7.9,环缕纱强127Lbf;山东省夏棉区试测试结果,2.5%跨长27.0mm,比强度21.6cN/tex,马克隆值5.0。纤维品质符合纺织工业要求。六、栽培技术要点:鲁棉研19号适于黄淮流域棉区棉麦(油)夏套种植或特早熟棉区春直播种植。黄淮流域棉区一般在5月中下旬小麦、油菜地套种,或瓜、菜、薯等收后直播种植,尤以大蒜、马铃薯等茬口更为有利,也可于5月上旬营养钵育苗,6月初麦(油)后移栽。密度一般每亩5000-6000株,单株留果枝10-12个。麦收后应立即浇水、灭茬、追肥、治虫,促苗早发。根据田间长势和天气情况,盛蕾至花铃期化控2-3次,以防止营养生长过旺而造成郁闭,从而导致蕾铃大量脱落。盛蕾至见花期间重施花铃肥,一般可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遇旱及时浇水,7月下旬打顶。该品种也适宜在辽宁、新疆南疆等特早熟棉区种植,栽培技术,加大群体,适度减小个体,一般亩留苗8000-12000株,适当增加化控次数。二代棉铃虫一般不用化学防治,但如大发生年份,可在产卵高峰期化防杀卵,以防有漏网残虫为害顶心。三、四代棉铃虫视发生轻重,一般防治1-2次即可。应及时防治棉蚜、棉红蜘蛛、盲椿象等非鳞翅目害虫。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