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24019]清热解毒中草药活性物质发现、制备及检测关键技术与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其他医药与医疗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中药中具有寒凉特性,能够消除热毒或火毒的药物统称清热解毒中药,主要适用于疔疮痈肿、瘟毒发斑、虫蛇咬伤、癌肿、水火烫伤及其他急性热病等。作为清热解毒治法的物质基础,清热解毒中药能够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并且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微量活性成分的发现、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等方面亦存在一系列的共性难题。该项目融合多学科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清热解毒中草药活性物质发现、制备及检测等开展了系统研究,通过多种分离、结构鉴定技术的应用,与药理学紧密合作,高效地发现结构新颖的活性化合物及有效组分,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
(1)建立了更符合中药传统用药方式的绿色高效制备工艺。优化了水煎煮提取传统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创建AB-8和MCI大孔树脂乙醇梯度洗脱新工艺,解决了常规制备工艺后续萃取过程中因叶绿素等杂质含量较高带来的乳化问题,同时避免了易制毒试剂的使用。
(2)构建病理机制-组分筛选-化学解析-药效评估的化合物筛选新模式,获得多个新化合物。系统研究了过山蕨、黄连等10余种清热解毒中草药的物质基础,获得了有显著抗炎、抗病毒等活性的化合物10余个、活性组分1个,发现了过山蕨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微量关键药效成分。
(3)中药组方制剂关键技术。采用挥发油包合工艺,将挥发油包结在物质里面,与颗粒混合后,保证了药效的稳定性,并开发出治疗儿童感冒的小儿解感颗粒和高泌乳素血症的3.2类中药新药。
(4)建立基于特征性化学成分的中药检测关键技术。针对中药复杂体系,采用液质联用,建立了基于特征性化学成分的中成药检测方法,成功对小儿消食片中槟榔碱的含量等进行定量,方法供试品处理简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可用于中药复杂体系关键化学成分的质量控制。
项目累计发表论文9篇(SCI论文4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件,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技术在明仁福瑞达等十多个企业获得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基于清热解毒中药活性物质的创新药物研究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中药中具有寒凉特性,能够消除热毒或火毒的药物统称清热解毒中药,主要适用于疔疮痈肿、瘟毒发斑、虫蛇咬伤、癌肿、水火烫伤及其他急性热病等。作为清热解毒治法的物质基础,清热解毒中药能够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并且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微量活性成分的发现、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等方面亦存在一系列的共性难题。该项目融合多学科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清热解毒中草药活性物质发现、制备及检测等开展了系统研究,通过多种分离、结构鉴定技术的应用,与药理学紧密合作,高效地发现结构新颖的活性化合物及有效组分,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
(1)建立了更符合中药传统用药方式的绿色高效制备工艺。优化了水煎煮提取传统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创建AB-8和MCI大孔树脂乙醇梯度洗脱新工艺,解决了常规制备工艺后续萃取过程中因叶绿素等杂质含量较高带来的乳化问题,同时避免了易制毒试剂的使用。
(2)构建病理机制-组分筛选-化学解析-药效评估的化合物筛选新模式,获得多个新化合物。系统研究了过山蕨、黄连等10余种清热解毒中草药的物质基础,获得了有显著抗炎、抗病毒等活性的化合物10余个、活性组分1个,发现了过山蕨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微量关键药效成分。
(3)中药组方制剂关键技术。采用挥发油包合工艺,将挥发油包结在物质里面,与颗粒混合后,保证了药效的稳定性,并开发出治疗儿童感冒的小儿解感颗粒和高泌乳素血症的3.2类中药新药。
(4)建立基于特征性化学成分的中药检测关键技术。针对中药复杂体系,采用液质联用,建立了基于特征性化学成分的中成药检测方法,成功对小儿消食片中槟榔碱的含量等进行定量,方法供试品处理简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可用于中药复杂体系关键化学成分的质量控制。
项目累计发表论文9篇(SCI论文4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件,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技术在明仁福瑞达等十多个企业获得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基于清热解毒中药活性物质的创新药物研究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