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科易网(仲恺)技术转移协同创新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009140]珍珠菜抗肿瘤缓释微丸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中药、天然药物

类型: 发明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专利所属地:中国

专利号:200710020561.8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联系人: 苏州大学科技处

进入空间

所在地:江苏苏州市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技术投资分析: 珍珠菜为报春花科中草药,在中国作为药用植物已有近千年历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性味:辛、涩、平; 功效: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经文献检索,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报道该药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近二十年来几乎未有该方面的报道。我们课题组从2000年开始对该药进行较系统的抗肿瘤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药效学和药物制剂的研究,已完成如下工作。 1. 以新药研发为目的,对珍珠菜有效部位进行分离,并运用药理学的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各个部位进行筛选。并对筛选到的活性部位进行进一步纯化和工艺优选。 2. 对活性部位进行较系统的抗肿瘤机制研究,在肿瘤细胞株筛选方面发现该药对Hela、K562、SMMC7721肿瘤细胞效果显著,IC50分别为47.32、40.37和39.67 mg/ml。参照体外敏感细胞株筛选的结果,我们又选择了肉瘤S180、白血病L1201、肝癌H22和宫颈癌U14四个瘤株的荷瘤小鼠动物模型,进行体内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抑瘤率分别为46.43%、46.15%、69%和49.87%。在机制研究中发现该药能直接损伤肿瘤细胞DNA及干扰细胞某些蛋白的合成。 3. 在药效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临床用药特点,我们将该药制成缓释微丸胶囊剂,此项研究主要完成了如下工作:①处方设计,详细考察了该药有效部位的溶解度,几种主要成丸辅料,润湿剂的种类及乙醇浓度;②制备工艺,素丸制备主要考察了挤出滚圆制备微丸的挤出速度、滚圆转速和滚圆时间;流化床包衣工艺主要考察了喷嘴直径、风机频率、风机温度、雾化空气的压力和包衣液的流速;③通过体外释放度试验,考察了包衣材料的种类及用量、致孔剂的种类及用量、包衣增重和热处理时间等对微丸中药物释放的影响;④还通过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影响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微丸包衣前后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缓释微丸不但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还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⑤还完成了制剂的药效学研究和部分毒性研究,其结果表明该药毒性极低,小鼠灌胃给药最大耐受剂量大于14g/kg。 技术的应用领域前景分析: 本技术针对性强,前景很好! 效益分析: 我们课题组对该药较系统、深入的抗肿瘤机制研究和将其活性部位制成缓释微丸胶囊剂,国内外还未见报道。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该药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很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一旦成功,将成为癌症患者的福音,必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厂房条件建议: 无 备注: 无
技术投资分析: 珍珠菜为报春花科中草药,在中国作为药用植物已有近千年历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性味:辛、涩、平; 功效: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经文献检索,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报道该药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近二十年来几乎未有该方面的报道。我们课题组从2000年开始对该药进行较系统的抗肿瘤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药效学和药物制剂的研究,已完成如下工作。 1. 以新药研发为目的,对珍珠菜有效部位进行分离,并运用药理学的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各个部位进行筛选。并对筛选到的活性部位进行进一步纯化和工艺优选。 2. 对活性部位进行较系统的抗肿瘤机制研究,在肿瘤细胞株筛选方面发现该药对Hela、K562、SMMC7721肿瘤细胞效果显著,IC50分别为47.32、40.37和39.67 mg/ml。参照体外敏感细胞株筛选的结果,我们又选择了肉瘤S180、白血病L1201、肝癌H22和宫颈癌U14四个瘤株的荷瘤小鼠动物模型,进行体内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抑瘤率分别为46.43%、46.15%、69%和49.87%。在机制研究中发现该药能直接损伤肿瘤细胞DNA及干扰细胞某些蛋白的合成。 3. 在药效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临床用药特点,我们将该药制成缓释微丸胶囊剂,此项研究主要完成了如下工作:①处方设计,详细考察了该药有效部位的溶解度,几种主要成丸辅料,润湿剂的种类及乙醇浓度;②制备工艺,素丸制备主要考察了挤出滚圆制备微丸的挤出速度、滚圆转速和滚圆时间;流化床包衣工艺主要考察了喷嘴直径、风机频率、风机温度、雾化空气的压力和包衣液的流速;③通过体外释放度试验,考察了包衣材料的种类及用量、致孔剂的种类及用量、包衣增重和热处理时间等对微丸中药物释放的影响;④还通过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影响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微丸包衣前后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缓释微丸不但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还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⑤还完成了制剂的药效学研究和部分毒性研究,其结果表明该药毒性极低,小鼠灌胃给药最大耐受剂量大于14g/kg。 技术的应用领域前景分析: 本技术针对性强,前景很好! 效益分析: 我们课题组对该药较系统、深入的抗肿瘤机制研究和将其活性部位制成缓释微丸胶囊剂,国内外还未见报道。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该药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很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一旦成功,将成为癌症患者的福音,必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厂房条件建议: 无 备注: 无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