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科易网(仲恺)技术转移协同创新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891705]北部湾北部赤潮发生与动力响应机制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海底勘探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随着入海污染物增多,中国近海赤潮频发,已引起海洋环境保护者和海洋生态学者广泛注意。但是,广西近海赤潮的发生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特点:远离陆地的涠洲岛竟是赤潮多发区,占到广西近海赤潮发生总数的61.5%。进一步研究发现,涠洲岛附近春夏季氮磷污染物显著偏高,海面水温夏季显著高于其他海域。显然涠洲岛赤潮多发原因,与海洋动力环境有更深层次的关系。所以,深入开展广西沿海赤潮形成机制研究并提出防控措施具有现实的科学意义。 项目采用多站点、大范围、连续性的大面现场调查数据与历史资料对比分析,并结合数值模型计算方法,揭示涠洲岛邻近海域赤潮多发的内在原因。研究发现:广西沿海和涠洲岛海域高营养盐水体输运与北部湾北部环流形成机制有密切关系。琼州海峡东部水自东向西进入北部湾,加强了北部湾北部气旋式环流的形成。夏季,在强的西南风作用下,产生较强北部湾西岸北向沿岸流,促使低盐冲淡水向外海输运,然后在东部涠洲岛附近形成更大范围内气旋式环流。涠洲岛及其附近海域存在高浓度氮、磷元素含量水体是通过琼州海峡从东部输运而来的,源头主要来自粤西沿岸及珠江口水域。琼州海峡东部高浓度的氮、磷元素水体西向输送是广西沿海和涠洲岛海域赤潮多发的重要促成因子。琼州海峡东部水进入北部湾对广西沿海环流产生重要影响。这些高浓度的氮、磷元素含量水体西向输送在广西近海及涠洲岛附近海域发生赤潮。远离大陆的涠洲岛海域赤潮发生次数比近岸港湾多;远离工业区的钦州港西岸(防城港核电站附近)冬季氮磷营养元素浓度比东岸(工业区密布)偏高等现象的出现,琼州海峡东部高浓度氮、磷含量的水体是重要的促成因子。以上这些成果对深入研究和解决广西近岸水污染、控制赤潮发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明确了除要治理广西近海排污之外,必须要弄清楚广西近岸高浓度氮、磷水体的形成机制与赤潮发生的关系,才能有效地控制源头污染物,这是最重要的。北部湾地理位置与国家发展战略息息相关。所以,保护好北部湾海洋生态环境,不仅关系到广西的发展,而且还关乎到国家的未来。此外,北部湾是中国和越南共同相邻的海湾,海洋灾害对海洋权益维护和环境安全的影响极大。 研究成果既可直接辐射、服务东盟沿海国家,又可为维护中国海洋权益提供技术依据。项目实施期间,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为服务国家核安全生产需要,连续开展了8次现场调查和监测,监测区域达38km2,监测站位13个/次。在项目组全体人员努力下,及时、准确、高质量地报送多份赤潮生物球形棕囊藻监测及预警报告,为核电站取水口海域棕囊藻赤潮及时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项目研究期间共发表论文21篇,论著1部;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
随着入海污染物增多,中国近海赤潮频发,已引起海洋环境保护者和海洋生态学者广泛注意。但是,广西近海赤潮的发生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特点:远离陆地的涠洲岛竟是赤潮多发区,占到广西近海赤潮发生总数的61.5%。进一步研究发现,涠洲岛附近春夏季氮磷污染物显著偏高,海面水温夏季显著高于其他海域。显然涠洲岛赤潮多发原因,与海洋动力环境有更深层次的关系。所以,深入开展广西沿海赤潮形成机制研究并提出防控措施具有现实的科学意义。 项目采用多站点、大范围、连续性的大面现场调查数据与历史资料对比分析,并结合数值模型计算方法,揭示涠洲岛邻近海域赤潮多发的内在原因。研究发现:广西沿海和涠洲岛海域高营养盐水体输运与北部湾北部环流形成机制有密切关系。琼州海峡东部水自东向西进入北部湾,加强了北部湾北部气旋式环流的形成。夏季,在强的西南风作用下,产生较强北部湾西岸北向沿岸流,促使低盐冲淡水向外海输运,然后在东部涠洲岛附近形成更大范围内气旋式环流。涠洲岛及其附近海域存在高浓度氮、磷元素含量水体是通过琼州海峡从东部输运而来的,源头主要来自粤西沿岸及珠江口水域。琼州海峡东部高浓度的氮、磷元素水体西向输送是广西沿海和涠洲岛海域赤潮多发的重要促成因子。琼州海峡东部水进入北部湾对广西沿海环流产生重要影响。这些高浓度的氮、磷元素含量水体西向输送在广西近海及涠洲岛附近海域发生赤潮。远离大陆的涠洲岛海域赤潮发生次数比近岸港湾多;远离工业区的钦州港西岸(防城港核电站附近)冬季氮磷营养元素浓度比东岸(工业区密布)偏高等现象的出现,琼州海峡东部高浓度氮、磷含量的水体是重要的促成因子。以上这些成果对深入研究和解决广西近岸水污染、控制赤潮发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明确了除要治理广西近海排污之外,必须要弄清楚广西近岸高浓度氮、磷水体的形成机制与赤潮发生的关系,才能有效地控制源头污染物,这是最重要的。北部湾地理位置与国家发展战略息息相关。所以,保护好北部湾海洋生态环境,不仅关系到广西的发展,而且还关乎到国家的未来。此外,北部湾是中国和越南共同相邻的海湾,海洋灾害对海洋权益维护和环境安全的影响极大。 研究成果既可直接辐射、服务东盟沿海国家,又可为维护中国海洋权益提供技术依据。项目实施期间,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为服务国家核安全生产需要,连续开展了8次现场调查和监测,监测区域达38km2,监测站位13个/次。在项目组全体人员努力下,及时、准确、高质量地报送多份赤潮生物球形棕囊藻监测及预警报告,为核电站取水口海域棕囊藻赤潮及时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项目研究期间共发表论文21篇,论著1部;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