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32808]支撑大型企业云管理的软件服务化关键技术、国际标准、平台及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软件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该项目属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传统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即将终结,云管理作为一种云服务驱动的创新模式应运而生,有望实现大型企业的一体化和精细化管理,其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业务需求与商业价值融合驱动的从软件到服务的平行升华。该项目在架构、流程和平台三方面,形成了“灵活互操作、可伸缩架构、可配置流程、变粒度服务、虚拟化管理”的系统性技术创新特色:1.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RGPS(角色、目标、流程、服务)需求技术牵引、服务互操作聚合方法推动的“中间相遇”新思路,攻克了云环境下软件资源的随需即取难题,创新了弹性可伸缩架构及其驱动的按需服务聚合与规模化定制技术,支撑业务流程的灵活配置与软件服务透明供给,有力提升IBM SOA参考架构随需应变的多粒度服务能力,为企业云计算架构CCRA的设计奠定了基石;其核心技术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胜出,被国际IT业界TOG(开放群组)采纳,成为中国企业联合高校主导研制的首个TOG标准,为国家实施标准化战略做出了突出贡献。2.采用“架构支撑平台设计、互操作与虚拟化管理”新策略,突破了传统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下多系统难以有效互操作协同工作的技术瓶颈,创新了“平台搭载多种应用”方式的软件服务透明供给和在线监管技术,研发了面向大型企业管理的组态化软件服务公共平台,提供软件迁移、多粒度服务聚合、治理、运维等创新功能,增强了采用多租户模式软件服务的即插即用效能;在全国22个行业的200多家大型企业(含中国500强企业10多家)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三年来直接经济效益累计约12.4亿元,为推动中国软件业向软件服务业转型升级树立新样板。主持研制TOG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4项,发表论著5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权2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3项、2014年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技奖唯一的一等奖、2013年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创新产品与应用奖。
该项目属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传统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即将终结,云管理作为一种云服务驱动的创新模式应运而生,有望实现大型企业的一体化和精细化管理,其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业务需求与商业价值融合驱动的从软件到服务的平行升华。该项目在架构、流程和平台三方面,形成了“灵活互操作、可伸缩架构、可配置流程、变粒度服务、虚拟化管理”的系统性技术创新特色:1.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RGPS(角色、目标、流程、服务)需求技术牵引、服务互操作聚合方法推动的“中间相遇”新思路,攻克了云环境下软件资源的随需即取难题,创新了弹性可伸缩架构及其驱动的按需服务聚合与规模化定制技术,支撑业务流程的灵活配置与软件服务透明供给,有力提升IBM SOA参考架构随需应变的多粒度服务能力,为企业云计算架构CCRA的设计奠定了基石;其核心技术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胜出,被国际IT业界TOG(开放群组)采纳,成为中国企业联合高校主导研制的首个TOG标准,为国家实施标准化战略做出了突出贡献。2.采用“架构支撑平台设计、互操作与虚拟化管理”新策略,突破了传统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下多系统难以有效互操作协同工作的技术瓶颈,创新了“平台搭载多种应用”方式的软件服务透明供给和在线监管技术,研发了面向大型企业管理的组态化软件服务公共平台,提供软件迁移、多粒度服务聚合、治理、运维等创新功能,增强了采用多租户模式软件服务的即插即用效能;在全国22个行业的200多家大型企业(含中国500强企业10多家)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三年来直接经济效益累计约12.4亿元,为推动中国软件业向软件服务业转型升级树立新样板。主持研制TOG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4项,发表论著5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权2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3项、2014年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技奖唯一的一等奖、2013年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创新产品与应用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