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科易网(仲恺)技术转移协同创新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742972]大豆重要性状分子标记发掘与优质抗病高产新品种选育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种植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针对大豆重要品质性状与高产、抗病难以协同改良的重大问题,该项目深入评价、筛选大豆种质资源,发掘重要性状分子标记,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相结合,突破多性状优异基因难以聚合技术瓶颈,培育优质抗病高产大豆新品种。历经20年持续攻关,取得重要创新成果。 1.系统评价了1760份大豆种质资源,筛选出400份品质、抗病性及产量突出的优异种质,芯片技术结合精准表型鉴定发掘了82份特异种质和21份骨干亲本,提升了选育新品种的种质资源利用水平。在多种生态环境下鉴定1760份大豆种质资源产量、品质、抗病性等,筛选400份性状突出的优异种质;进一步采用SNP基因芯片分子鉴定,并结合花叶病毒抗性、品质、产量性状等精准鉴定,发掘了单株荚数>40个、百粒重>25g、蛋白含量>45%、脂肪含量>22%、病指<20%、异黄酮含量>5000μg/g、赖氨酸含量>3.0%的82份特异种质,以及中作01-03、中科7412、科丰14等骨干亲本,创制了承9039-1-8-1-鉴9、HN1018、HN0812等新种质,为重要性状分子标记发掘和优质、抗病、高产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优异遗传基础。 2.发掘了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异黄酮、花叶病毒抗性等性状的SNP分子标记及关键基因,明确了基因GmPAP14和GmPAP36对大豆产量性状改良效应,提高了大豆重要性状分子育种水平。基于筛选特异种质,发掘了2个蛋白质SNP主效遗传位点,平均表型贡献率达18.6%和12.4%;1个脂肪主效位点贡献率达10.9%-22.1%;1个控制11种氨基酸的一因多效位点贡献率达8.84%-16.79%,并发现2个氨基酸合成、转运新基因;2个异黄酮及主要组分主效位点贡献率达14.09%-29.83%;2个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SC7抗性标记贡献率达10.72%和6.38%;2个磷酸酶基因低磷条件下单株荚数、粒数、百粒重显著提高。 3.常规育种结合发掘的分子标记或基因辅助选择,突破优质抗病高产协同改良的技术难题,育成2个不同类型的优质、抗病、高产大豆新品种,解析了品种分子遗传基础,并集成配套栽培技术,大面积应用效益显著。利用筛选的骨干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多环境选育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实现优质、抗病、高产协同改良,育成农大豆2号蛋白含量43.56%,接近国家高蛋白品种标准(≥45%),氨基酸33.4%,异黄酮3702.4μg/g,抗花叶病毒SC3、SC7,区试较对照增产5.46%,居第1位;承豆9号蛋白45.06%,达到国家高蛋白品种标准,氨基酸33.8%,异黄酮2004.5.μg/g,区试较对照增产22.36%,抗黑斑病。利用分子标记解析了品种优良性状遗传基础,集成了品种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为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依据。 新品种累计种植432.2万亩,新增效益3.61亿元,近3年新增2.60亿元。获新品种权1项、发表论文25篇,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针对大豆重要品质性状与高产、抗病难以协同改良的重大问题,该项目深入评价、筛选大豆种质资源,发掘重要性状分子标记,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相结合,突破多性状优异基因难以聚合技术瓶颈,培育优质抗病高产大豆新品种。历经20年持续攻关,取得重要创新成果。 1.系统评价了1760份大豆种质资源,筛选出400份品质、抗病性及产量突出的优异种质,芯片技术结合精准表型鉴定发掘了82份特异种质和21份骨干亲本,提升了选育新品种的种质资源利用水平。在多种生态环境下鉴定1760份大豆种质资源产量、品质、抗病性等,筛选400份性状突出的优异种质;进一步采用SNP基因芯片分子鉴定,并结合花叶病毒抗性、品质、产量性状等精准鉴定,发掘了单株荚数>40个、百粒重>25g、蛋白含量>45%、脂肪含量>22%、病指<20%、异黄酮含量>5000μg/g、赖氨酸含量>3.0%的82份特异种质,以及中作01-03、中科7412、科丰14等骨干亲本,创制了承9039-1-8-1-鉴9、HN1018、HN0812等新种质,为重要性状分子标记发掘和优质、抗病、高产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优异遗传基础。 2.发掘了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异黄酮、花叶病毒抗性等性状的SNP分子标记及关键基因,明确了基因GmPAP14和GmPAP36对大豆产量性状改良效应,提高了大豆重要性状分子育种水平。基于筛选特异种质,发掘了2个蛋白质SNP主效遗传位点,平均表型贡献率达18.6%和12.4%;1个脂肪主效位点贡献率达10.9%-22.1%;1个控制11种氨基酸的一因多效位点贡献率达8.84%-16.79%,并发现2个氨基酸合成、转运新基因;2个异黄酮及主要组分主效位点贡献率达14.09%-29.83%;2个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SC7抗性标记贡献率达10.72%和6.38%;2个磷酸酶基因低磷条件下单株荚数、粒数、百粒重显著提高。 3.常规育种结合发掘的分子标记或基因辅助选择,突破优质抗病高产协同改良的技术难题,育成2个不同类型的优质、抗病、高产大豆新品种,解析了品种分子遗传基础,并集成配套栽培技术,大面积应用效益显著。利用筛选的骨干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多环境选育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实现优质、抗病、高产协同改良,育成农大豆2号蛋白含量43.56%,接近国家高蛋白品种标准(≥45%),氨基酸33.4%,异黄酮3702.4μg/g,抗花叶病毒SC3、SC7,区试较对照增产5.46%,居第1位;承豆9号蛋白45.06%,达到国家高蛋白品种标准,氨基酸33.8%,异黄酮2004.5.μg/g,区试较对照增产22.36%,抗黑斑病。利用分子标记解析了品种优良性状遗传基础,集成了品种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为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依据。 新品种累计种植432.2万亩,新增效益3.61亿元,近3年新增2.60亿元。获新品种权1项、发表论文25篇,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