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科易网(仲恺)技术转移协同创新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641637]滨海湿地红树植物防控互花米草的技术研究及应用推广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生态保护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属林业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有害草木及其防治技术和森林培育技术研究,适用于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方面。主要技术内容和授权专利情况:红树植物防控互花米草的生物-物理(刈割+翻耕+覆盖薄膜+种植红树植物)技术的研究。该项目研究提供了一种滨海湿地利用红树植物防控互花米草的生物-物理防控技术:预处理:选择一块有互花米草的样地,然后人工把互花米草收割干净,并把互花米草的根部捣碎、翻耕;铺塑料薄膜:在预处理后的样地上铺上一层塑料薄膜;栽种:确定种植规格后,根据种植规格的株距与行距在塑料薄膜上相对应的位置打洞,然后把红树植物种植在洞里。回收塑料薄膜:待互花米草的根部完全死亡,红树植物生长稳定,将上述塑料薄膜回收。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是:所有适应于样地环境的红树植物都可以种植,也可以两种不同品种的红树植物套种。样地铺上塑料薄膜后就很大程度上地阻止了空气中的较多氧气进入淤泥中,从而使互花米草根不能顺利进行呼吸,最后逐渐腐烂;另一方面随着植株生长基本稳定,红树植物与互花米草在阳光、养分等方面的竞争将逐步具有优势,使互花米草的生长受限,直至不能生长,与此同时,红树植物的根部会分泌化感物质,也阻碍互花米草的生长。3个月后将塑料薄膜回收,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物理和生物防控方法相结合,互花米草的防控效果更好。在覆盖了塑料薄膜的样地上,都没发现互花米草重新长出,防控率可达100%。该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110122515.5)。红树植物防控互花米草的最佳种植技术的研究:红树植物防控互花米草的种植技术以乡土红树植物秋茄为代表研究,种植密度设计四种(即株距分别为25cm、50cm、75cm、100cm),从植物形态学特征、生理学特征、样地土壤理化性质和样地生物多样性(主要是底栖动物)进行生态效应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秋茄幼苗株距50cm种植密度的生态效应最好。评估红树植物最佳生态效应的种植技术,可以减少红树植物种苗和人工的浪费,达到既科学防控互花米草,又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该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1310483660.5)。示范基地的建设、应用推广及效益:该项目的技术从2009年开始已在福建省湄洲湾、泉州湾和东山湾各建设一个红树植物防控互花米草技术研究的示范基地,每个示范基地约100亩。同时该项目技术已在泉州和漳州滨海湿地防控互花米草中得到大力推广,防控互花米草面积约12300亩,种植红树植物面积约12300亩,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约92416万元。
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属林业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有害草木及其防治技术和森林培育技术研究,适用于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方面。主要技术内容和授权专利情况:红树植物防控互花米草的生物-物理(刈割+翻耕+覆盖薄膜+种植红树植物)技术的研究。该项目研究提供了一种滨海湿地利用红树植物防控互花米草的生物-物理防控技术:预处理:选择一块有互花米草的样地,然后人工把互花米草收割干净,并把互花米草的根部捣碎、翻耕;铺塑料薄膜:在预处理后的样地上铺上一层塑料薄膜;栽种:确定种植规格后,根据种植规格的株距与行距在塑料薄膜上相对应的位置打洞,然后把红树植物种植在洞里。回收塑料薄膜:待互花米草的根部完全死亡,红树植物生长稳定,将上述塑料薄膜回收。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是:所有适应于样地环境的红树植物都可以种植,也可以两种不同品种的红树植物套种。样地铺上塑料薄膜后就很大程度上地阻止了空气中的较多氧气进入淤泥中,从而使互花米草根不能顺利进行呼吸,最后逐渐腐烂;另一方面随着植株生长基本稳定,红树植物与互花米草在阳光、养分等方面的竞争将逐步具有优势,使互花米草的生长受限,直至不能生长,与此同时,红树植物的根部会分泌化感物质,也阻碍互花米草的生长。3个月后将塑料薄膜回收,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物理和生物防控方法相结合,互花米草的防控效果更好。在覆盖了塑料薄膜的样地上,都没发现互花米草重新长出,防控率可达100%。该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110122515.5)。红树植物防控互花米草的最佳种植技术的研究:红树植物防控互花米草的种植技术以乡土红树植物秋茄为代表研究,种植密度设计四种(即株距分别为25cm、50cm、75cm、100cm),从植物形态学特征、生理学特征、样地土壤理化性质和样地生物多样性(主要是底栖动物)进行生态效应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秋茄幼苗株距50cm种植密度的生态效应最好。评估红树植物最佳生态效应的种植技术,可以减少红树植物种苗和人工的浪费,达到既科学防控互花米草,又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该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1310483660.5)。示范基地的建设、应用推广及效益:该项目的技术从2009年开始已在福建省湄洲湾、泉州湾和东山湾各建设一个红树植物防控互花米草技术研究的示范基地,每个示范基地约100亩。同时该项目技术已在泉州和漳州滨海湿地防控互花米草中得到大力推广,防控互花米草面积约12300亩,种植红树植物面积约12300亩,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约92416万元。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