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科易网(仲恺)技术转移协同创新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357507]高产奶牛的饲养及无抗、优质原料奶生产开发技术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养殖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2002年武汉市科技局[2002]230号文件下达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重大专项的攻关课题“高产奶牛的饲养及无抗、优质原料奶生产开发技术研究”(2002200513201)。该项目是一项综合的科学研究,主要涉及动物营养学、动物生产学、动物医学、动物生理生化、牧草与饲料作物生产学、建筑学、畜牧机械、环境科学、环境卫生学、微生物学等学科领域的原理与知识。项目的考核指标:平均每头奶牛305天产奶量达到6000千克 (农户)、7000千克以上(奶牛场),增幅大于20%;乳脂率大于3.3%(农户)、3.5%(奶牛场),乳蛋白率≥3.0%,乳固体≥11.4%。牛奶达到绿色食品级;饲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优质高效青绿饲料生产技术示范应用面积5万亩;牛场污染物净化处理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7959)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试验示范与产业化开发规模约占武汉市现有奶牛的50%以上。实际达到性能指标:牧场奶牛单产由项目实施前的6300公斤上升到7000公斤,增长11.1%,示范牧场(八一)达8000公斤,高出指标1000公斤,农户养牛的产奶量平均水平由项目实施前的4700公斤上升到5500公斤,增长17%,一些示范户的产奶水平超过了6000公斤,增长率27%。饲料利用率平均提高14%;牧场牛奶品质指标已经达到:乳脂率3.5%,乳蛋白率3.0%,乳固体11.4%。农户牛奶品质指标已经达到:乳脂率3.4%、乳蛋白率3.0%,乳固体11.3%。全部指标(包括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微生物指标)达到或超过部颁绿色食品牛乳标准;青饲料示范与生产的规模达到5万亩,增长2万亩;建成集国际先进水平的奶牛饲养新工艺与新技术于一体的示范牛场一个,被中国奶业协会认定为奶牛示范场和得到表彰(2004);研究实施了牛场污染治理工程,处理后的排放物达有关标准,取得较好效果,带来了较大的环境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项目涉及奶牛规模7500头,达到了项目提出的目标。该课题的主要创新点有:(1)对TMR的营养作用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2)对脂肪粉+生沛素关于牛营养代谢机理进行了研究;(3)在武汉引种串叶松香草、紫花苜蓿、墨西哥玉米、黑麦草、高丹草、菊苣等,探索出武汉与周边地区的适宜种植模式;(4)在武汉建成国家级牛奶示范场一个。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在国内文献中未见相关报道。项目的实施及有关技术的推广使牧场与农户的产乳母牛增产带来的经济效益为1635万元;增加牧草与饲料作物种植的规模与产量,给农民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为500万元。该项目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科技含量,促进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加了武汉市鲜奶供应,保障了武汉市民饮用奶的品质。该项目的成果的应用范围:奶牛养殖与牛奶生产。适用于现代化牧场模式与“公司+农户”的养牛模式。
2002年武汉市科技局[2002]230号文件下达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重大专项的攻关课题“高产奶牛的饲养及无抗、优质原料奶生产开发技术研究”(2002200513201)。该项目是一项综合的科学研究,主要涉及动物营养学、动物生产学、动物医学、动物生理生化、牧草与饲料作物生产学、建筑学、畜牧机械、环境科学、环境卫生学、微生物学等学科领域的原理与知识。项目的考核指标:平均每头奶牛305天产奶量达到6000千克 (农户)、7000千克以上(奶牛场),增幅大于20%;乳脂率大于3.3%(农户)、3.5%(奶牛场),乳蛋白率≥3.0%,乳固体≥11.4%。牛奶达到绿色食品级;饲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优质高效青绿饲料生产技术示范应用面积5万亩;牛场污染物净化处理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7959)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试验示范与产业化开发规模约占武汉市现有奶牛的50%以上。实际达到性能指标:牧场奶牛单产由项目实施前的6300公斤上升到7000公斤,增长11.1%,示范牧场(八一)达8000公斤,高出指标1000公斤,农户养牛的产奶量平均水平由项目实施前的4700公斤上升到5500公斤,增长17%,一些示范户的产奶水平超过了6000公斤,增长率27%。饲料利用率平均提高14%;牧场牛奶品质指标已经达到:乳脂率3.5%,乳蛋白率3.0%,乳固体11.4%。农户牛奶品质指标已经达到:乳脂率3.4%、乳蛋白率3.0%,乳固体11.3%。全部指标(包括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微生物指标)达到或超过部颁绿色食品牛乳标准;青饲料示范与生产的规模达到5万亩,增长2万亩;建成集国际先进水平的奶牛饲养新工艺与新技术于一体的示范牛场一个,被中国奶业协会认定为奶牛示范场和得到表彰(2004);研究实施了牛场污染治理工程,处理后的排放物达有关标准,取得较好效果,带来了较大的环境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项目涉及奶牛规模7500头,达到了项目提出的目标。该课题的主要创新点有:(1)对TMR的营养作用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2)对脂肪粉+生沛素关于牛营养代谢机理进行了研究;(3)在武汉引种串叶松香草、紫花苜蓿、墨西哥玉米、黑麦草、高丹草、菊苣等,探索出武汉与周边地区的适宜种植模式;(4)在武汉建成国家级牛奶示范场一个。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在国内文献中未见相关报道。项目的实施及有关技术的推广使牧场与农户的产乳母牛增产带来的经济效益为1635万元;增加牧草与饲料作物种植的规模与产量,给农民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为500万元。该项目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科技含量,促进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加了武汉市鲜奶供应,保障了武汉市民饮用奶的品质。该项目的成果的应用范围:奶牛养殖与牛奶生产。适用于现代化牧场模式与“公司+农户”的养牛模式。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