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57002]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养殖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主要技术内容:集成了《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生产技术与管理规范》、《肉牛养殖育肥生产标准体系》、《肉羊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牧民定居畜牧业生产配套技术规程》4套适合新疆区域特点及基于规模化养殖小区和养殖场生产模式下的技术规范;形成了涵盖新疆主要畜种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场(小区)的《畜禽养殖场(小区)标准化建设图集》;建立了“利用番茄渣生产生物蛋白饲料的方法”;构建了奶牛牛群结构及效益评价经济模型、肉牛育肥效益评价经济模型、繁育羊群结构及效益评价经济模型、肉羊育肥效益评价经济模型共计4个效益评价经济模型(表格式经济模型);建立了奶牛、肉牛、肉羊、牧民定居畜牧业生产技术示范模式;编制并出版了《新疆牧民放牧管理技术》;编印了《牧民定居畜牧业生产技术手册》、《奶牛养殖技术问答》、《奶牛传染病防治技术手册》、《食品工业副产品生物发酵与饲用技术手册》、《奶牛寄生虫病防治技术手册》、《肉牛育肥技术》、《肉羊标准化养殖技术手册》;制定了《秸秆加工与利用技术规范》、《肉牛养殖育肥全混合日粮(TMR)配制操作规程》、《肉牛养殖育肥小区(厂)环境控制技术规范》、《畜禽养殖档案管理规范》4个地方标准,均已获批,制订技术规范、规程32个;制定日粮配方、精料补充料配方14套52个;形成了《牧民定居畜牧业生产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工作纪实光盘。授权专利情况:获国家发明专利《利用番茄渣生产生物蛋白饲料的方法》(专利号:ZL201210183413.9)。技术经济指标:集成技术规范手册4套;在项目示范点和推广点重点示范关键技术31项;获得发明专利1项;获批地方标准4个,完成制订的技术规范、规程32个;获产品、产地认证3个,商标注册2个;出版图集1套、书1本;编印技术手册7本;构建效益评价经济模型4个;开展专题试验研究8项;制定日粮配方、精料补充料配方14套52个;探索“畜牧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组织管理模式”1个;形成《牧民定居畜牧业生产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工作纪实光盘1个;建立示范点5个,推广点30个;培养研究生2名;累计培训技术员、科技特派员、合作社社长、农牧民等共计9055人次;发表论文23篇。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焉耆县、托克逊县、哈密市、裕民县等5个区县开展了30余项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奶牛繁殖率由70%提高到88%,产间距缩短到400天以内,成母牛平均单产7500kg,肉牛出栏活重由480kg提高到590kg,平均胴体重提高了90kg;萨福克羊与小尾寒羊杂交产羔率达187.5%,成活率达97%;6月龄育肥出栏活重40kg以上,较阿勒泰羊同龄羔羊提高5kg以上;牧民定居示范点冷季舍饲率达60%以上。项目实施新增产值37188.98万元,新增利润12948.33万元。
主要技术内容:集成了《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生产技术与管理规范》、《肉牛养殖育肥生产标准体系》、《肉羊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牧民定居畜牧业生产配套技术规程》4套适合新疆区域特点及基于规模化养殖小区和养殖场生产模式下的技术规范;形成了涵盖新疆主要畜种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场(小区)的《畜禽养殖场(小区)标准化建设图集》;建立了“利用番茄渣生产生物蛋白饲料的方法”;构建了奶牛牛群结构及效益评价经济模型、肉牛育肥效益评价经济模型、繁育羊群结构及效益评价经济模型、肉羊育肥效益评价经济模型共计4个效益评价经济模型(表格式经济模型);建立了奶牛、肉牛、肉羊、牧民定居畜牧业生产技术示范模式;编制并出版了《新疆牧民放牧管理技术》;编印了《牧民定居畜牧业生产技术手册》、《奶牛养殖技术问答》、《奶牛传染病防治技术手册》、《食品工业副产品生物发酵与饲用技术手册》、《奶牛寄生虫病防治技术手册》、《肉牛育肥技术》、《肉羊标准化养殖技术手册》;制定了《秸秆加工与利用技术规范》、《肉牛养殖育肥全混合日粮(TMR)配制操作规程》、《肉牛养殖育肥小区(厂)环境控制技术规范》、《畜禽养殖档案管理规范》4个地方标准,均已获批,制订技术规范、规程32个;制定日粮配方、精料补充料配方14套52个;形成了《牧民定居畜牧业生产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工作纪实光盘。授权专利情况:获国家发明专利《利用番茄渣生产生物蛋白饲料的方法》(专利号:ZL201210183413.9)。技术经济指标:集成技术规范手册4套;在项目示范点和推广点重点示范关键技术31项;获得发明专利1项;获批地方标准4个,完成制订的技术规范、规程32个;获产品、产地认证3个,商标注册2个;出版图集1套、书1本;编印技术手册7本;构建效益评价经济模型4个;开展专题试验研究8项;制定日粮配方、精料补充料配方14套52个;探索“畜牧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组织管理模式”1个;形成《牧民定居畜牧业生产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工作纪实光盘1个;建立示范点5个,推广点30个;培养研究生2名;累计培训技术员、科技特派员、合作社社长、农牧民等共计9055人次;发表论文23篇。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焉耆县、托克逊县、哈密市、裕民县等5个区县开展了30余项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奶牛繁殖率由70%提高到88%,产间距缩短到400天以内,成母牛平均单产7500kg,肉牛出栏活重由480kg提高到590kg,平均胴体重提高了90kg;萨福克羊与小尾寒羊杂交产羔率达187.5%,成活率达97%;6月龄育肥出栏活重40kg以上,较阿勒泰羊同龄羔羊提高5kg以上;牧民定居示范点冷季舍饲率达60%以上。项目实施新增产值37188.98万元,新增利润12948.3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