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模块化可移动公厕"的5项专利配套技术的科研课题小组,是在北京市海淀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现已完成了科研、小规模生产和试用阶段,在城市小区大门外、公交总站旁,公园内和街道马路边等32处公共场所投入使用,至今已有2年时间,特别是被70年"国庆组委会"选用,在北京市五棵松国家篮球馆外的长安街旁,平摆浮搁了16个模块的可移动公厕,在短时间内、几万人的超负荷疲劳使用工况下运转正常,说明此公厕的配套技术是非常成熟的。
二.依据的技术标准和规程
"模块化可移动公厕"的主体结构才用了"轻质复合板组合房屋"结构体系,为此项全新的结构体系,课题组成员参加:
1.主编并执行了中国工程建设协会发布和实施的《轻质复合板应用技术规程》CECS。
2.参编并执行了住房和城乡建设备发布和实施的《轻板结构技术标准》JGJ2836。
3.执行了《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和《公共厕所建设标准》DB11/T190。
此结构体系的寿命为50年,抗震性能8级和8级以上的强震,外墙的保温、隔声和耐侯性能等均达到和超过了建筑行业标准,属于永久性建筑。
三.相关的专利技木
"模块化可移动公厕"的主体结构和其内部设备使用的"真空排污系统"和"小循环排臭补新风系统",共涉及了5项专利技术:
①ZL2015 2 0304998.4
②ZL2015 2 0305000.2
③ZL2012 2 0227362.0
④ZL2019 2 1077531.5
⑤ZL2019 2 0696440.3
四.进行"厕所革命“的几项科研成果
1."模块化可移动公厕“主要由"男卫生间模块“、"女卫生间模块"、"第三卫生间模块"、"水箱间模块“、"粪箱间模块"和"管理间模块“组成。各模块之间可以前后左右和上下、共六个自由度进行水平移动和平摆浮搁,因此,实现了前后左右移动摆放时,可以躲避各种地下设施管线的维护井盖和地面设施的拉线。上下移动摆放时可以将"水箱间模块“、粪箱间模块“和"管理间模块",平摆浮搁在"男卫生间模块”,"女卫生间模块“和"第三卫生间模块“的屋顶之上,可节省占地面积50%,明显提高了公厕在规划建设时的选址能力。这是我们进行"厕所革命"的科研创新的成果之一。
2."模块化可移动公厕"的化粪池采用了"一种可移动化粪池"的专利技术,被设置在"粪箱间模块"之中,可以随着模块的!前后左右上下、六个自由度的移动,平摆浮搁在地表面或各种功能模块的屋顶之上,改变了公厕的地下化粪池的常规做法,避免了城市路边的大开挖,大回填, 同时也减少了工期,公厕的各种模块运至现场后、24小时就可以完成与水源和电源的安装连接并投入使用,降低了工程造价,避免了噪声和周边的环境污染,这是我们进行"厕所革命"的科研创新的成果之二。
3.目前社会上普遍使用的公厕排臭换气方式,都是在公厕内的屋顶处,设置一台轴流风机进行排风,在公厕另一侧的大门处进行自然补风,在风机和大门之间画一条直线,称为"风路“,但产生臭味的小便池和大便坑位都设置在边边角角,不在"风路“上,因此,排臭效率很低,称为"大循环排臭补新风系统"。此"模块化可移动公厕"采用了全新的"小循环排臭补新风系统"的专利技术,在小便池和坑位的后墙上,设置有两台小风机一抽一补,之间形成了一条小的“风路",当进入坑位的隔断时,人体感应开关起动了两台小风机一抽一补,将臭味排出公厕之外,离开时风机自动关闭,哪臭排哪,不臭不排,可节电70%,而且排臭效果非常明显,相当于在哪屋办公开哪屋灯,不在不开灯一样。这是我们进行"厕所革命"的科研创新的成果之三。
五.结论
"模块化可移动公厕"的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为50年,属于永久性建筑,"厕所革命"的几项科研成果都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创造性,完全可以取代社会上普遍使用的砌体结构的固定式公厕,在满足固定式公厕的所有性能的前提下,当规划发生变动时可以整体转场到新的地点,避免了主体结构,内外装修,设施设备和地下的化粪池,全部变成了建筑垃圾,完全符合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政策。
六.未来和发展
1.我们正在研制开发"公厕用水零排放模块"项目,在全国十五万栋正在运行的公厕的地下化粪池之上,平摆浮搁一台"公厕用水零排放模块",可节水70%,减小公厕粪便的排放运力90%,是我们进行"厕厕革命“的第四项科研创新课题。
2.正在研制开发的适用于农村的"模块化民宅“项目,可以将城市中采用的"购房按揭方法"在农村推广使用,同时各种其它功能的建筑模块可以采用"共享单车“一样的方法向全国推广"共享房屋“,形成一座又一座"金矿“,利国利民又利已。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