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吴新宇
所在地:广东深圳市
技术成果介绍: 本项目主要从机器人三要素:交互感知、认知决策和规划执行的角度研究了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多模融合 控制策略。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机构创成和人-机器-环境感知的研究基础上,重点攻关了基于脑肌电和物理信号 的多模态运动意图识别和自主步态规划科学难题。实现了,提高了穿戴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舒适性。
主要技术指标及优势:
驱动模块化:模块化直驱动单元设计结构紧凑;
结构轻量化:整体结构轻量化重量仅为15kg;
人体工学设计:可调节身高范围160-185cm;
控制智能化:使用基于生理信号和物理信号的多模态信息融合控制策略;
自主灵活步态:具备自适应规划步态能力。
知识产权:
专利名称:一种某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申请号:CN2016103****9.2
专利名称:某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申请号:CN2016107****5.8
专利名称:一种某膝关节部件,申请号:CN2017107****4.5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某功能的机器人足部装置,申请号:CN2017109****7.0
专利名称:一种某小腿挡板部件,申请号:CN2017107****5.5
专利名称:一种某机器人,申请号:CN2018103****5.X
主要应用领域:
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主要应用于下肢肢体运动神经康复和助力领域,具体使用对象包括但不限于:1)神 经性损伤的下肢截瘫患者,2)因老年化而导致的下肢肌无力患者。下肢康复外骨骼的应用可以使得下肢行动不 便的人群重新站立并获得行走能力,避免其因长期卧床而导致肌肉萎缩、痉挛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帮助其自 信、自主地生活
市场前景及经济效益预测:
目前世界上存在着大量肢体运动障碍的特殊人群,其主要表现为由脊髓损伤、中风等引起的截瘫、偏瘫等 症状。根据残联统计数据,我国脊髓损伤者约100万,并以每年1万人的速度在递增;中风患者每年新增200余 万,其中近2/3受困于偏瘫等后遗症。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能显著提高下肢失能人群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其应 用的市场前景广阔。
产业化需求及生产条件:
本项目主要从机器人三要素:交互感知、认知决策和规划执行的角度研究了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多模融合 控制策略,需要进一步进行康复训练实验和获得项目研发资金支持。目前已经同某医院(南山医 院)康复医学科研室等医院建立合作关系,连续参展三届高交会并获优秀产品奖,被央视等媒体报导,获广泛 关注,有望实现产业落地。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