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曹箭
所在地:北京北京市
从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的角度,需要加快能源转型,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体系中占比。可再生能源的供给存在季节性差异,与能源消耗的季节性差异存在“错峰”。将供给过剩的能源通过制氢、储氢的方式暂存,等到消费高峰期释放的方式可克服制约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瓶颈。与地面储氢相比,地下储氢具有储能容量大、储存时间长、储能成本低和储存更安全等优势。地下储氢的方式主要包括盐穴、咸水层和枯竭油气藏等三类。认识地下多孔储层中氢气赋存与运移规律是涉及注采调控机制的基础。团队长期从事非常规油气储层精细评价、流体赋存与跨尺度流动的相关研究,对于地下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油气水相态、渗流规律、水-岩作用引起孔隙结构演化动力学过程等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实验条件、数值模拟算法软件平台,获得发明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登记40余项。地下储氢与油气渗流在许多方面具有类通和可相互借鉴的地方,团队前期研究发展的三维数字岩心重构技术、孔隙尺度流动模拟技术、岩心驱替在线显微成像技术和超低渗透率分析技术等诸多方法、模型和技术都可以迁移或进一步发展应用于相关研究。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