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本课题以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台架为研究对象,通过锁定节温器本体蜡包特性,根据电控节温器开启性能特性的设计方案试制出了满足要求的电子节温器;通过台架试验,获得WLTP工况下的发动机水温分布规律,并制定出合适的模糊控制策略;对智能冷却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重新构建,试制出能够实现模糊控制功能的单片机。该系统在WLTP工况下,利用与之相匹配的模糊控制策略对冷却液进行节温控制、电动水泵与电动风扇的通断控制,主动调节发动机的工作温度到达预先存储的某个水温规定值,使得冷却液温度与实时的发动机工作温度相匹配,从而满足发动机快速暖机及不断变化的负荷状况。试验结果表明,WLTP工况下,该发动机从起动水温(25℃)到平衡水温(90℃)的暖机时间从720s减少到590s左右,CO2排放减少了2.0%~2.5%,燃油消耗率降低了0.8%~1%,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采用智能冷却系统装置后,能够为各个汽车生产企业应对在新的排放测试循环工况WLTP下达到国Ⅵ排放标准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发动机热管理方面的技术方案,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该非常可观,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本课题以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台架为研究对象,通过锁定节温器本体蜡包特性,根据电控节温器开启性能特性的设计方案试制出了满足要求的电子节温器;通过台架试验,获得WLTP工况下的发动机水温分布规律,并制定出合适的模糊控制策略;对智能冷却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重新构建,试制出能够实现模糊控制功能的单片机。该系统在WLTP工况下,利用与之相匹配的模糊控制策略对冷却液进行节温控制、电动水泵与电动风扇的通断控制,主动调节发动机的工作温度到达预先存储的某个水温规定值,使得冷却液温度与实时的发动机工作温度相匹配,从而满足发动机快速暖机及不断变化的负荷状况。试验结果表明,WLTP工况下,该发动机从起动水温(25℃)到平衡水温(90℃)的暖机时间从720s减少到590s左右,CO2排放减少了2.0%~2.5%,燃油消耗率降低了0.8%~1%,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采用智能冷却系统装置后,能够为各个汽车生产企业应对在新的排放测试循环工况WLTP下达到国Ⅵ排放标准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发动机热管理方面的技术方案,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该非常可观,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