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科易网(仲恺)技术转移协同创新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504188]新陆中22号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海底勘探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新陆中22号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采用新陆中8号做母本、97G1做父本杂交,采用系谱选择法,结合南繁加代、人工病圃鉴定和河北、新疆异地鉴定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陆地棉新品种,2003—2004年参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5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新疆南疆早中熟棉区推广种植。1. 特征特性 株型筒形,第一果枝着生节位较高,株型紧凑,茎秆粗壮,生长势强,茸毛较密,叶片稍大,叶色深绿,铃卵圆形,开花结铃集中,吐絮肥畅,易采摘,纤维色泽洁白,铃大,衣分高,丰产性突出,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全生育期138天,属早中熟品种。株高66.3 cm,第一果枝节位5.3,铃重5.9 g,衣分44.7%,子指10.4 g,霜前花率86.14%。2. 产量水平 2003—2004年在新疆自治区早中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子棉产量每公顷5234.3 kg,比对照中棉所35增产6.3%,皮棉产量每公顷2338.5 kg,比对照中棉所35增产11.56%,霜前皮棉产量每公顷1961.3 kg,比对照中棉所35增产13.15%。2004年在新疆自治区早中熟棉区棉花品种生产试验中,子棉产量每公顷4102.8 kg,皮棉产量每公顷1571.0 kg,霜前皮棉产量每公顷1810.5 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5号增产6.0%、8.0%和11.3%,2003—2004年主要在新疆南疆植棉区进行大面积生产示范,最高产量地块每公顷子棉可达6750 kg。3. 纤维品质 2003—2004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测中心检测结果,上半部平均长度31.04 mm,比强度28.43 cN·tex-1麦克隆值4.5,伸长率6.6%,整齐度84.8%,反射率76.7%,黄度7.8,纺纱均匀性指数141.9。4. 抗病性 2004年新疆自治区植保站鉴定结果,收获期剖秆鉴定,高抗枯萎病,枯萎病指1.2,感黄萎病,黄萎病指67.5;生育期发病高峰调查,对枯萎病免疫,高抗黄萎病,黄萎病指4.7。5. 栽培技术 5.1 播期。新疆南疆早中熟棉区最佳播期为4月10一15日,地膜覆盖。 5.2 密度。每公顷实收株数以15.O万~22.5万株为宜。 5.3 施肥。适当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在初花和花铃期结合浇水追施氮磷肥,中后期及时叶面喷肥2~3次。一般氮磷比例为1:0.5,每公顷纯氮270~375kg,纯磷150 kg。氮肥追施应不低于总量的40%。 5.4 浇水。全生育期浇水3~4次,施肥与浇水相结合。 5.5 全程化控。一般化控3次,控制株高在65~70cm,其中蕾期每公顷15~22.5 g,花期30.O~45.0g,花铃期75~105 g。 5.6 防治病虫害。采用种子包衣防治苗齐病害,注意及时防治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等害虫。
新陆中22号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采用新陆中8号做母本、97G1做父本杂交,采用系谱选择法,结合南繁加代、人工病圃鉴定和河北、新疆异地鉴定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陆地棉新品种,2003—2004年参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5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新疆南疆早中熟棉区推广种植。1. 特征特性 株型筒形,第一果枝着生节位较高,株型紧凑,茎秆粗壮,生长势强,茸毛较密,叶片稍大,叶色深绿,铃卵圆形,开花结铃集中,吐絮肥畅,易采摘,纤维色泽洁白,铃大,衣分高,丰产性突出,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全生育期138天,属早中熟品种。株高66.3 cm,第一果枝节位5.3,铃重5.9 g,衣分44.7%,子指10.4 g,霜前花率86.14%。2. 产量水平 2003—2004年在新疆自治区早中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子棉产量每公顷5234.3 kg,比对照中棉所35增产6.3%,皮棉产量每公顷2338.5 kg,比对照中棉所35增产11.56%,霜前皮棉产量每公顷1961.3 kg,比对照中棉所35增产13.15%。2004年在新疆自治区早中熟棉区棉花品种生产试验中,子棉产量每公顷4102.8 kg,皮棉产量每公顷1571.0 kg,霜前皮棉产量每公顷1810.5 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5号增产6.0%、8.0%和11.3%,2003—2004年主要在新疆南疆植棉区进行大面积生产示范,最高产量地块每公顷子棉可达6750 kg。3. 纤维品质 2003—2004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测中心检测结果,上半部平均长度31.04 mm,比强度28.43 cN·tex-1麦克隆值4.5,伸长率6.6%,整齐度84.8%,反射率76.7%,黄度7.8,纺纱均匀性指数141.9。4. 抗病性 2004年新疆自治区植保站鉴定结果,收获期剖秆鉴定,高抗枯萎病,枯萎病指1.2,感黄萎病,黄萎病指67.5;生育期发病高峰调查,对枯萎病免疫,高抗黄萎病,黄萎病指4.7。5. 栽培技术 5.1 播期。新疆南疆早中熟棉区最佳播期为4月10一15日,地膜覆盖。 5.2 密度。每公顷实收株数以15.O万~22.5万株为宜。 5.3 施肥。适当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在初花和花铃期结合浇水追施氮磷肥,中后期及时叶面喷肥2~3次。一般氮磷比例为1:0.5,每公顷纯氮270~375kg,纯磷150 kg。氮肥追施应不低于总量的40%。 5.4 浇水。全生育期浇水3~4次,施肥与浇水相结合。 5.5 全程化控。一般化控3次,控制株高在65~70cm,其中蕾期每公顷15~22.5 g,花期30.O~45.0g,花铃期75~105 g。 5.6 防治病虫害。采用种子包衣防治苗齐病害,注意及时防治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等害虫。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