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科易网(仲恺)技术转移协同创新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50252]用于开放池大规模培养微藻的补碳技术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其他环保和资源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技术转让 技术转让

联系人: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进入空间

所在地:北京北京市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项目成熟阶段: □孵化期 □生长期 ■成熟期


  概况:传统的微藻大规模培养方式在开放式进行,主要指各种跑道池,已用于螺旋藻、小球藻、盐藻等的大规模生产。因为需要光照和搅拌,跑道池的深度一般在20-30cm,由于液层浅,如果直接充气补充CO2,气液接触时间短,补碳效率很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发明了补碳技术,只需要对开放池做简单的改造即可实现在开放池内实时原位补充二氧化碳。对螺旋藻生产过程,CO2的吸收率达到85%以上,可以彻底抛弃用NaHCO3补碳,对螺旋藻每吨粉只消耗约2.3吨CO2,只需消耗少量的NaHCO3用于培养液的本底。由于补碳技术得以实施,使得开放池的水层深度可以进一步减小,使搅拌能耗大幅度降低约70%。另外,避免水体形成高盐环境,水体可以多次利用。


  专利情况: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申请PCT专利1项(美国、澳大利亚)。


  项目成熟阶段: □孵化期 □生长期 ■成熟期


  概况:传统的微藻大规模培养方式在开放式进行,主要指各种跑道池,已用于螺旋藻、小球藻、盐藻等的大规模生产。因为需要光照和搅拌,跑道池的深度一般在20-30cm,由于液层浅,如果直接充气补充CO2,气液接触时间短,补碳效率很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发明了补碳技术,只需要对开放池做简单的改造即可实现在开放池内实时原位补充二氧化碳。对螺旋藻生产过程,CO2的吸收率达到85%以上,可以彻底抛弃用NaHCO3补碳,对螺旋藻每吨粉只消耗约2.3吨CO2,只需消耗少量的NaHCO3用于培养液的本底。由于补碳技术得以实施,使得开放池的水层深度可以进一步减小,使搅拌能耗大幅度降低约70%。另外,避免水体形成高盐环境,水体可以多次利用。


  专利情况: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申请PCT专利1项(美国、澳大利亚)。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