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科易网(仲恺)技术转移协同创新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015947]用于治疗蛇伤等毒虫咬伤和痈的药物组合物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中药、天然药物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联系人: 李章雄

进入空间

所在地:福建宁德市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技术投资分析: 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形复杂,尤其南方雨量充沛,更适合蛇类生长繁殖。随着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进一步实施,加之受上年“非典”疫情的影响后,食蛇族大减,导致蛇类资源猛增,因此蛇伤病人也随之增加。不管是山区还是沿海,每年均有相当多的人被毒蛇咬伤,尤其是从事野外作业的人员更易遭受毒蛇的伤害。据中国蛇协1990年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约有90万人被毒蛇咬伤,其中致死、致残者的有三万人之多。又据1990年广西田东县的“蛇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蛇伤患者中将近70%是农民。从我所目前收治的蛇伤病人来看,约为九十年代的四至五倍。按保守地推断,我国现在每年的蛇伤患者约为200万人次左右。 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 目前我国的乡镇级卫生院几乎没设“蛇伤科”,就连地、市级医院也极少配备蛇科医生,一些因病危而入住医院的蛇伤患者,通常只进入“急诊科”,蛇伤治疗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而蛇伤多发于农村,多见于农民,这里大多交通不方便且医疗设施相对较差,患者的经济收入也相对滞后,一旦遇到危重型蛇伤患者,只好一级往一级地送,有时甚至死于护送途中……这些死者中,如果能作好早期最起码的清创手术和外用、内服有效蛇药,也许可逃过一劫!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大多数患者无奈只好选择了民间草医,尽管草药对蛇伤确有一定疗效,可因草医们大多是采用某几种草药通治各种蛇伤,没有采用“辩证施治”原则,这对于治疗重症或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实是力不从心,有的即使挽回了生命,但却留下后遗症,甚至成了终生残疾。 目前国内最具权威的蛇药“抗蛇毒血清”虽疗效很好,但也存在许多实际问题:其一,需冷存;其二,需针对同一毒性的蛇伤;其三,要早期不超过24小时内用之才有显效,且还需皮试,会耽误早期的其他急救时机;其四,需正规医生在特定的环境下并备有抗过敏药物及氧气等方可应用……目前市售的几种蛇药片,其应用范围却有局限,因其多以冷开水调制后外用,这对于大面积肿胀且伴局部发热者极易发生干燥后的药物脱落,造成浪费而影响疗效。为克服存在的弊端,本人研制的蛇药既可外用也可内服。外用时可用植物油或凡士林调之,因此上药后不容易干裂而影响疗效。内服时可直接将散剂冲服,如将散剂加工成片剂或胶囊,则更便于服用和携带。同时在该药的包装盒内夹送“蛇伤急救图解”, 更有利于选购者合理地使用。 技术的应用领域前景分析: 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目前我国生产的蛇药中成药种类很少,符合国药标准的蛇药只有:季德胜蛇药、上海蛇药、群生蛇药、湛江蛇药、广西蛇药等几种。我省较出名的泉州蛇药、武夷蛇药、浦城蛇药等尽管疗效不错,但因都没有很好地去打造名牌,更没有去申请专利,寻求国家法律保护,只局限于小区域内的临床应用,因此无法形成气候。另外从目前网络上所公布的数千个医药类发明专利中,根本就无法找到有关蛇药方面的发明专利。 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一些民间蛇医往往是只局限于传统的治法,极少有人作深入探讨、研究和总结,只能发挥其有限的作用。加之多数老蛇医其文化水平有限,更谈不上会去申请专利,往往有些极具价值的验方也就失传了。另一方面,一些较权威的科研单位,则倾向于去研究生物制剂之类的蛇药,中成药类的蛇类却极少有人挖掘……因此大多数药店、药房,甚至医院里都很难买到蛇药,远远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如果宣传到位,能将产品列为非处方药进入全国的药店,或打入国际市场,其效益就更为可观。 效益分析: 前面已经谈到:我国现年每年约有200万人被毒蛇咬伤。如果全国每年蛇伤患者的1/10,各购买一人份蛇药(按胶囊药120丸,散剂2袋为一人份计算),每年计或售出20万人份,每人份的纯利润约为人民币50元,计可获利1000万元人民币。而这一人份药只可作为轻度中毒时使用( 特别轻微型中毒者,使用半人份或更少即可治愈),遇中、重度中毒时,还得增加购买数量, 从而使利润增加。其次用于治疗毒虫叮咬及无名肿毒的销量,与治疗蛇伤的数量基本持平。如果宣传到位,能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其效益就更为可观。 厂房条件建议: 制药厂房的选址、建设等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在取得药物批准文号、药品生产文号等相关手续后,方可投产。 备注: 本人还有“一种治疗伤湿庳痛的药物组合物”。专利号:031159230。已经取得《专利证书》以及一种 “能内服、外用的多用途药物组合物”;专利申请号:200510042101.6 (本专利正在实审中,联系电话:0593-5288138 )
技术投资分析: 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形复杂,尤其南方雨量充沛,更适合蛇类生长繁殖。随着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进一步实施,加之受上年“非典”疫情的影响后,食蛇族大减,导致蛇类资源猛增,因此蛇伤病人也随之增加。不管是山区还是沿海,每年均有相当多的人被毒蛇咬伤,尤其是从事野外作业的人员更易遭受毒蛇的伤害。据中国蛇协1990年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约有90万人被毒蛇咬伤,其中致死、致残者的有三万人之多。又据1990年广西田东县的“蛇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蛇伤患者中将近70%是农民。从我所目前收治的蛇伤病人来看,约为九十年代的四至五倍。按保守地推断,我国现在每年的蛇伤患者约为200万人次左右。 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 目前我国的乡镇级卫生院几乎没设“蛇伤科”,就连地、市级医院也极少配备蛇科医生,一些因病危而入住医院的蛇伤患者,通常只进入“急诊科”,蛇伤治疗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而蛇伤多发于农村,多见于农民,这里大多交通不方便且医疗设施相对较差,患者的经济收入也相对滞后,一旦遇到危重型蛇伤患者,只好一级往一级地送,有时甚至死于护送途中……这些死者中,如果能作好早期最起码的清创手术和外用、内服有效蛇药,也许可逃过一劫!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大多数患者无奈只好选择了民间草医,尽管草药对蛇伤确有一定疗效,可因草医们大多是采用某几种草药通治各种蛇伤,没有采用“辩证施治”原则,这对于治疗重症或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实是力不从心,有的即使挽回了生命,但却留下后遗症,甚至成了终生残疾。 目前国内最具权威的蛇药“抗蛇毒血清”虽疗效很好,但也存在许多实际问题:其一,需冷存;其二,需针对同一毒性的蛇伤;其三,要早期不超过24小时内用之才有显效,且还需皮试,会耽误早期的其他急救时机;其四,需正规医生在特定的环境下并备有抗过敏药物及氧气等方可应用……目前市售的几种蛇药片,其应用范围却有局限,因其多以冷开水调制后外用,这对于大面积肿胀且伴局部发热者极易发生干燥后的药物脱落,造成浪费而影响疗效。为克服存在的弊端,本人研制的蛇药既可外用也可内服。外用时可用植物油或凡士林调之,因此上药后不容易干裂而影响疗效。内服时可直接将散剂冲服,如将散剂加工成片剂或胶囊,则更便于服用和携带。同时在该药的包装盒内夹送“蛇伤急救图解”, 更有利于选购者合理地使用。 技术的应用领域前景分析: 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目前我国生产的蛇药中成药种类很少,符合国药标准的蛇药只有:季德胜蛇药、上海蛇药、群生蛇药、湛江蛇药、广西蛇药等几种。我省较出名的泉州蛇药、武夷蛇药、浦城蛇药等尽管疗效不错,但因都没有很好地去打造名牌,更没有去申请专利,寻求国家法律保护,只局限于小区域内的临床应用,因此无法形成气候。另外从目前网络上所公布的数千个医药类发明专利中,根本就无法找到有关蛇药方面的发明专利。 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一些民间蛇医往往是只局限于传统的治法,极少有人作深入探讨、研究和总结,只能发挥其有限的作用。加之多数老蛇医其文化水平有限,更谈不上会去申请专利,往往有些极具价值的验方也就失传了。另一方面,一些较权威的科研单位,则倾向于去研究生物制剂之类的蛇药,中成药类的蛇类却极少有人挖掘……因此大多数药店、药房,甚至医院里都很难买到蛇药,远远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如果宣传到位,能将产品列为非处方药进入全国的药店,或打入国际市场,其效益就更为可观。 效益分析: 前面已经谈到:我国现年每年约有200万人被毒蛇咬伤。如果全国每年蛇伤患者的1/10,各购买一人份蛇药(按胶囊药120丸,散剂2袋为一人份计算),每年计或售出20万人份,每人份的纯利润约为人民币50元,计可获利1000万元人民币。而这一人份药只可作为轻度中毒时使用( 特别轻微型中毒者,使用半人份或更少即可治愈),遇中、重度中毒时,还得增加购买数量, 从而使利润增加。其次用于治疗毒虫叮咬及无名肿毒的销量,与治疗蛇伤的数量基本持平。如果宣传到位,能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其效益就更为可观。 厂房条件建议: 制药厂房的选址、建设等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在取得药物批准文号、药品生产文号等相关手续后,方可投产。 备注: 本人还有“一种治疗伤湿庳痛的药物组合物”。专利号:031159230。已经取得《专利证书》以及一种 “能内服、外用的多用途药物组合物”;专利申请号:200510042101.6 (本专利正在实审中,联系电话:0593-5288138 )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