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58573]无公害冰箱生产关键技术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家用电器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本成果是关于制冷与低温工程领域的环保与节能问题的前沿课题。提出采用混合工质HFC152a/HCFC22代替原制冷剂CFC12,环戊烷代替原发泡剂CFC11,生产环保型冰箱,并对该无公害冰箱生产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项目的小试于1990年12月通过省级鉴定,并获国家科委颁发的国家科技成果证书;中试被列入国家科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和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政府1994年重大开发推广的12个项目之一),1996年12月通过了国家科委和陕西省科委主持和组织的验收和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课题做出了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HFC152a/HCFC22基础物性研究和冰箱工业化生产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产业化受到蒙特利尔臭氧保护基金的赠款,于1996年4月实现了无公害冰箱的大批量生产,并于1997年9月通过国家环保局组织的验收,达到了年减少ODS(消耗臭氧物质)70MT的目标。该成果达到了如下的主要技术指标:1.HFC152a/HCFC22混合工质冰箱全部性能达到国家标准;2.HFC152a/HCFC22混合工质能耗较原机下降7%;3.除个别小部件外,HFC152a/HCFC22混合工质冰箱与现有的CFC12冰箱的制冷系统匹配基本一致,现有CFC12冰箱稍加改动可以直接注入混合工质使用。4.对CFC12冰箱生产线略加改造便可以批量生产HFC152a/HCFC22混合工质冰箱。5.该项产业化技术可以在所有的冰箱及冰柜厂推广使用。6.建立了环戊烷发泡冰箱箱体示范生产线。7.实现了“无CFC冰箱”的大批量生产。国内外技术水平分析:冰箱制冷剂CFC12的替代物及其无公害冰箱的工业化生产研究,在国外主要采用温室效应较大的HFC134a(如美国、日本)和有强烈可燃性的R600a(如德国)等工质作为制冷剂,在我国一些冰箱生产厂家也采用该方案,但由于我国的工业背景和环境与外国不同,采用这些方案还会给国家、厂家和消费者带来许多其它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HFC134a冰箱生产成本很高,而且现场维修困难,需要花大量的资金引进生产技术和产品。本研究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结合了我国的国情,提出用HFC152a/HCFC22代替CFC12作为制冷剂,与原冰箱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在原有的生产线上略加改造即可实现新工质冰箱的生产,避免了我国八十年代引进的冰箱和压缩机生产线的过早淘汰和新生产线的再次引进,节约了大量外汇,保护了民族工业,使我国的无公害混合工质冰箱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成果应用情况:推广的必要性:由于冰箱原制冷剂和发泡剂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国际社会制订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于1991年宣布加入修正后的《议定书》的决定,承诺在2020年停止使用冰箱制冷剂CFC12和发泡剂CFC11。本成果结合了我国的国情,提出用HFC152a/HCFC22代替CFC12作为制冷剂,用环戊烷替代CFC11实现生产无公害环保型冰箱,保护了环境并为我国冰箱进入国际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已推广、应用情况说明:该成果从1996年4月起应用于长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冰箱生产,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长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1996年4月到1998年3月年产“无CFC冰箱(无公害冰箱)”一百多万余台,使得该厂年平均新增产值13620万元,年平均新增利税5400.5万元,累计新增产值27240万元,累计新增利税10801万元。推广范围、条件及市场分析:该成果适应在冰箱、冰柜及相应的压缩机行业推广,尤其适合于我国原有的制冷剂CFC12冰箱生产线的改造。由于环保问题已经引起全世界范围的普遍重视,我国政府也大力投资进行环保工作,再加上冰箱目前正处于城市换代、农村普及的时机,在冰箱行业推广本成果生产“绿色冰箱”将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本成果是关于制冷与低温工程领域的环保与节能问题的前沿课题。提出采用混合工质HFC152a/HCFC22代替原制冷剂CFC12,环戊烷代替原发泡剂CFC11,生产环保型冰箱,并对该无公害冰箱生产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项目的小试于1990年12月通过省级鉴定,并获国家科委颁发的国家科技成果证书;中试被列入国家科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和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政府1994年重大开发推广的12个项目之一),1996年12月通过了国家科委和陕西省科委主持和组织的验收和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课题做出了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HFC152a/HCFC22基础物性研究和冰箱工业化生产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产业化受到蒙特利尔臭氧保护基金的赠款,于1996年4月实现了无公害冰箱的大批量生产,并于1997年9月通过国家环保局组织的验收,达到了年减少ODS(消耗臭氧物质)70MT的目标。该成果达到了如下的主要技术指标:1.HFC152a/HCFC22混合工质冰箱全部性能达到国家标准;2.HFC152a/HCFC22混合工质能耗较原机下降7%;3.除个别小部件外,HFC152a/HCFC22混合工质冰箱与现有的CFC12冰箱的制冷系统匹配基本一致,现有CFC12冰箱稍加改动可以直接注入混合工质使用。4.对CFC12冰箱生产线略加改造便可以批量生产HFC152a/HCFC22混合工质冰箱。5.该项产业化技术可以在所有的冰箱及冰柜厂推广使用。6.建立了环戊烷发泡冰箱箱体示范生产线。7.实现了“无CFC冰箱”的大批量生产。国内外技术水平分析:冰箱制冷剂CFC12的替代物及其无公害冰箱的工业化生产研究,在国外主要采用温室效应较大的HFC134a(如美国、日本)和有强烈可燃性的R600a(如德国)等工质作为制冷剂,在我国一些冰箱生产厂家也采用该方案,但由于我国的工业背景和环境与外国不同,采用这些方案还会给国家、厂家和消费者带来许多其它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HFC134a冰箱生产成本很高,而且现场维修困难,需要花大量的资金引进生产技术和产品。本研究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结合了我国的国情,提出用HFC152a/HCFC22代替CFC12作为制冷剂,与原冰箱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在原有的生产线上略加改造即可实现新工质冰箱的生产,避免了我国八十年代引进的冰箱和压缩机生产线的过早淘汰和新生产线的再次引进,节约了大量外汇,保护了民族工业,使我国的无公害混合工质冰箱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成果应用情况:推广的必要性:由于冰箱原制冷剂和发泡剂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国际社会制订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于1991年宣布加入修正后的《议定书》的决定,承诺在2020年停止使用冰箱制冷剂CFC12和发泡剂CFC11。本成果结合了我国的国情,提出用HFC152a/HCFC22代替CFC12作为制冷剂,用环戊烷替代CFC11实现生产无公害环保型冰箱,保护了环境并为我国冰箱进入国际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已推广、应用情况说明:该成果从1996年4月起应用于长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冰箱生产,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长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1996年4月到1998年3月年产“无CFC冰箱(无公害冰箱)”一百多万余台,使得该厂年平均新增产值13620万元,年平均新增利税5400.5万元,累计新增产值27240万元,累计新增利税10801万元。推广范围、条件及市场分析:该成果适应在冰箱、冰柜及相应的压缩机行业推广,尤其适合于我国原有的制冷剂CFC12冰箱生产线的改造。由于环保问题已经引起全世界范围的普遍重视,我国政府也大力投资进行环保工作,再加上冰箱目前正处于城市换代、农村普及的时机,在冰箱行业推广本成果生产“绿色冰箱”将有巨大的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