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蝗虫光电诱导灯源及控制系统技术研究》,来源于光电诱导频振杀虫灯技术中的子课题(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201203025))
该项目是由河南科技学院主持研究的课题,该技术针对蝗虫灾害的生态化治理,提出了具备生物-光-机-电一体化的高新技术治蝗方法
该项目研究的主要工作如下: 研究了蝗虫趋光性与蝗虫诱导光场相互作用的互动机制,探索了有效激发蝗虫趋光定向响应的光场因素,分析测试了蝗虫敏感光谱恒定光照梯度光场、频闪光场、交变光场、移动光场、偏振光场、背景光照条纹调控光场等对蝗虫趋光诱集响应的大小,查明了蝗虫种群趋光响应的生物光电效应原理和蝗虫种群趋光响应激发的增益增效因素,确定了光电诱导蝗虫趋光增益调控设备的研制参数,实现了蝗虫趋光定向的增益调控,研制出了蝗虫光电诱导增益的光机电机械装备,为蝗虫灾害光电诱导捕集机械化治理提了供高效的光电诱导增益调控技术。
同时,经验证,蝗虫试验趋光增益诱导聚集率达到90%,增益调控性LED集成光源实现的诱导聚集率达到了80%;野外增益调控性LED集成光源实现的诱导聚集率达到55%,相应趋光诱导响应率达到90%。
项目的创新性及科学性:
创新性:
1.为解决直翅目蝗虫趋光诱导的增益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光场物理因素的耦合激发机制,为蝗虫灾害的光电诱导滑移捕集奠定了理论基础;
2.为实现趋光光场的多光波耦合问题,本研究采用光源了复合设计和光路调控的方法。
科学性:
1.在解决了蝗虫趋光诱导的视动调控的基础上,提出了蝗虫趋光诱导聚集的光场增效机制,创新性的获得了蝗虫趋光诱导的光场耦合原理和技术;
2.查明了蝗虫趋光诱导聚集的光场调控因素(如交变光场、梯度光场、偏振光场、衍射光场等)以及耦合协同作用的激发增效结果,揭示了这种激发增效结果与蝗虫趋光视觉神经的本质关系,建立了蝗虫趋光诱导的光场耦合机制和光源机构,实现了蝗虫种群朝向诱导光源聚集活动的增效调控,为蝗虫灾害的光电诱导捕集机械化治理提供了高效的光电诱导技术。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