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0404]白头翁抗真菌活性成分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生物医药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近年来随着皮质固醇类激素,免疫抑制和抗肿瘤药的应用日趋广泛,特别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等,使深部真菌发病率有所增加,发病率上升15.6%,而临床应用的抗深部真菌药虽取得某些进展,但与治疗细菌感染药相比,缺乏有效而安全的药物。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兴安白头翁pulsatill dahurica(Fisch.)Spreng.的根。民间有用白头翁治疗皮肤癣菌的应用历史,本课题对其化学成分中抗真菌活性成分进行追踪、分离鉴定,为进一步开发高效低毒的抗真菌药物奠定基础。 本课题研究了毛茛科植物兴安白头翁pulsatill dahurica(Fisch.)Spreng.的根的抗真菌活性成分。1.用大孔树脂法分离了白头翁的不同极性部位; 2.用体外半微量抗真菌实验追踪了不同洗脱部位的活性;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法分离了白头翁的不同极性部位; 3.用体外半微量抗真菌实验追踪了不同极性萃取部位的活性; 4.分离得到了12个单体化合物的结晶,鉴定了其中的7个化合物:Anemonin、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3β,23-二羟基-20(29)-烯-羽扇豆-28-酸、β-sitosterol、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酯、daucosterol、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酯Daucosterol、pulsatilla saponin A,其中5个化合物正在鉴定中; 5.筛选了抗真菌活性;筛选了抗肿瘤活性。 发表(待发表)文章3篇。 培养了1名硕士研究生,两名本科生。 研究表明白头翁的抗真菌活性成分主要为白头翁皂苷类,为抗真菌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其中部分未定结构的化合物正在检定中有希望发现新化合物。该研究表明此类抗真菌活性成分为中等强度,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进行生物转化和结构改造,其可提供理想的先导化合物。
近年来随着皮质固醇类激素,免疫抑制和抗肿瘤药的应用日趋广泛,特别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等,使深部真菌发病率有所增加,发病率上升15.6%,而临床应用的抗深部真菌药虽取得某些进展,但与治疗细菌感染药相比,缺乏有效而安全的药物。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兴安白头翁pulsatill dahurica(Fisch.)Spreng.的根。民间有用白头翁治疗皮肤癣菌的应用历史,本课题对其化学成分中抗真菌活性成分进行追踪、分离鉴定,为进一步开发高效低毒的抗真菌药物奠定基础。 本课题研究了毛茛科植物兴安白头翁pulsatill dahurica(Fisch.)Spreng.的根的抗真菌活性成分。1.用大孔树脂法分离了白头翁的不同极性部位; 2.用体外半微量抗真菌实验追踪了不同洗脱部位的活性;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法分离了白头翁的不同极性部位; 3.用体外半微量抗真菌实验追踪了不同极性萃取部位的活性; 4.分离得到了12个单体化合物的结晶,鉴定了其中的7个化合物:Anemonin、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3β,23-二羟基-20(29)-烯-羽扇豆-28-酸、β-sitosterol、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酯、daucosterol、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酯Daucosterol、pulsatilla saponin A,其中5个化合物正在鉴定中; 5.筛选了抗真菌活性;筛选了抗肿瘤活性。 发表(待发表)文章3篇。 培养了1名硕士研究生,两名本科生。 研究表明白头翁的抗真菌活性成分主要为白头翁皂苷类,为抗真菌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其中部分未定结构的化合物正在检定中有希望发现新化合物。该研究表明此类抗真菌活性成分为中等强度,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进行生物转化和结构改造,其可提供理想的先导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