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利用课题组建立的甘蔗抗旱鉴定技术,通过聚类和判别分析我国常用亲本或种质及其衍生品种的抗旱性,筛选抗旱基因资源。
利用现代生物信息学资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斑茅资源,利用SSH 技术构建并分析斑茅抗旱的EST 文库,挑取其中的3500 多个克隆制作甘蔗抗旱cDNA 表达谱芯片,通过与斑茅干旱胁迫或甘蔗PEG 胁迫等不同逆境条件或胁迫时间下的甘蔗mRNA 杂交,发现许多在不同干旱逆境条件下,表达上调或下调并起关键作用的逆境反应基因或这些基因的调控基因,其中许多是新基因的侯选基因。
利用Q-PCR 技术验证上述芯片杂交结果,并选择6 个经过生理生化证实的,与渗透调节、多胺代谢、乙烯代谢和信号转导有关功能基因(oat、p5cs、samdc、aldh5f1、aco 和FKBP 等),利用RACE 技术从斑茅抗旱关键基因中克隆其cDNA 全基因序列,并分析基因的结构。
通过原核和真核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获得的抗旱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验证,然后转导到优良甘蔗品种中,获得一批经过PCR 初步验证的抗旱转基因植株。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