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本成果受到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和一般项目资助。
本成果以中医病因学理论“‘虚’、‘毒’为肿瘤病机”作为出发点,根据课题组的前期工作,以及鼻咽癌的“气虚染毒”中医病机假说及其分子病理基础,选择了分别与“虚”和“毒”有关的基因,采用基因克隆和重组技术构建了可表达的真核质粒,再利用显微注射法将重组基因转入小鼠,经严格筛选和传代,获得了鼻咽和/或鼻腔癌前病变转基因小鼠模型,并采用疗效肯定的“益气解毒”方中药对转基因小鼠模型进行干预,进一步反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从而填补了鼻咽癌前病变动物模型的空缺,丰富了中医学理论。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转基因阳性小鼠模型鼻腔和鼻咽粘膜上皮细胞周期。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分析其鼻腔和鼻咽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基因和信号传导关键靶点基因表达水平变化。
结果表明转基因阳性小鼠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癌前病变的发生与上皮细胞中G0/G1期细胞量减少,S期、G2/M期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增殖指数增高,细胞增殖基因表达水平增高,凋亡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以及AP-1信号传导途径TRAF2、c-Jun表达水平上调和p16基因表达水平降低密切相关。
而“益气解毒”方中药逆转癌前病变的部分作用机制是使p53mt、LMP1和Bcl-2基因表达水平下调,Bax基因表达水平上调,bcl-2/bax比值降低,使PCNA表达活性降低,逆转存在于转基因阳性小鼠鼻咽和鼻腔黏膜上皮细胞的抗凋亡机制,促进细胞增殖活性趋向正常水平。
同时可通过降低TRAF2、c-Jun表达活性,维持P16蛋白正常表达水平,调控AP-1信号转导通路,阻止过多细胞进入S期,使细胞周期调控得以恢复至正常,即益气解毒方可能通过抑制DNA的合成,抑制靶器官的细胞增殖与转化,达到阻抑鼻咽和鼻腔癌前病变发展的效果,从而为该药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成果开拓了中医肿瘤病机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的新领域,为其他肿瘤防治研究乃至中医病机理论实验研究和中药的抗癌变机理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