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近年来我国袋料栽培黑木耳产业发展迅速,我国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木耳的规模化的栽培,特别是东北三省的黑木耳栽培料量占据了全国60%的份额,仅黑龙江省东宁县每年种植黑木耳数量就达7亿多袋,成为当地农、林群众致富的主要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省2011年种植黑木耳数量达到了34亿袋,按每袋平均装干木屑约0.5千克计算,消耗木屑达17亿千克,每年要消耗0.283亿立方米木材,出耳后的废弃物每年可达0.1415亿立方米(8.5亿千克)。
木耳栽培户把栽培木耳废弃木屑物(菌糠)抛弃野外或焚烧,不仅造成这一资源的浪费,同时黑木耳产区的环境卫生受到严重威胁,带来的相关社会矛盾也在逐日突显。如何处理黑木耳这一废弃物,并能得到综合利用,已成了这一产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木耳培养基废弃料产量大、廉价易得。如果将木耳菌糠经过适当物理和化学方法的处理,作为其他食用菌的栽培料,必然使木耳菌糠的价值进一步提升。
本项目技术的创新点为:
1、该项目研究从再次开发利用木耳菌糠废弃料为思路,利用金针菇的在陈旧木屑和堆积发酵木屑培养基质上生长好且生物转化率高的特殊生物特性,深入研究了木耳菌糠改性处理技术,改性后的菌糠呈现如下优势:中和了菌糠废料中的酸性代谢物、分解去除了毒性胺类化合物、使致密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缔合结构解离、恢复了菌糠纤维的吸水性和持水性,从而使菌糠废料的性质发生了巨变而使金针菇、蟹味菇等食用菌菌丝容易分解利用其中的养分,提高生物转化率。
2、应用改性处理的菌糠作为栽培金针菇、蟹味菇等食用菌的主料,创新设计了培养基栽培料中各类营养物质的搭配比例,找到了最佳木耳菌糠废弃料的的营养平衡方法,以出菇能力、鲜菇产量、生物学转化率为指标进行了栽培测试,筛选出了最佳菌糠的改性方案、营养物质的搭配比例,制定了菌糠变性处理的工艺,使木耳菌糠的使用比例大大提高,使木耳菌糠首次作为主料用来栽培生产金针菇、蟹味菇。
3、首次将营养型生物高分子物质应用于配制食用菌培养基,营养物质和水分被吸收存储于营养型生物高分子物质内部并缓慢释放,起到营养缓释和水分缓释双重作用,详细制定了其使用量和使用方法,加强培养基栽培料的营养储备和水分储备,从而发挥提高食用菌产量的效果。
4、在技术应用推广上,方法新颖且效果突出。项目的核心研究成果成功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取得了知识产权保护,为技术的推广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为配合项目推广,编著完成了一部《食用菌栽培学》实用的技术指导书,发放为广大食用菌栽培户,非常有利用于该项目技术高质量、高效率应用于金针菇、蟹味菇、平菇、滑子菇、元蘑等食用菌的栽培。
本项目研究为充分合理地利用好木耳菌糠这一资源,通过大量的实验应用物理、化学的方法改边木耳菌糠废料的性质,使其能成为栽培金针菇、蟹味菇、平菇等食用菌的栽培主料,解决了发展黑木耳产业带来的诸多负面问题,又解决了黑木耳菌糠这一资源的浪费问题,更可喜的是为金针菇产业今后的发展寻找到了廉价的培养料资源,能保障金针菇产业的后续发展,可有效化解黑木耳与其它木腐型食用菌产业在发展中产生的“资源浪费”和“资源再次利用”的实际难题,对促进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也能体现出食用菌产业是真正变废为宝、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循环发展经济的重要产业项目技术已转化应用,与庆安县昕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技术转让(专利实施许可)合同。
项目在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庆安县农村推广应用,截止到目前,利用项目技术回收利用黑木耳栽培袋菌糠废料240余万袋,累计推广栽培金针菇累计48余万袋、栽培蟹味菇24万余瓶、栽培平菇39万余袋,显著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对该绥化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