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本项目属于现代临床医学(激素性骨坏死)与中医药学(草药活性组分)交叉范畴。
主要研究内容:在申请人团队前期工作积累的基础上,分别从实验模型、发病与病理生理机制、风险预诊、淫羊藿黄酮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半合成植物小分子)的预防效能及代谢机制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多学科联合攻关预防激素性骨坏死的临床难题,在国际有影响力的SCI骨科相关期刊发表系列工作成果。
科学价值:在国际上分别首次在激素性骨坏死方面进行了如下工作:
1. 系统提供具有非典型性肺炎病史的骨坏死患者激素剂量与病灶数量关联的临床证据;
2. 提供具有非典型性肺炎病史的骨坏死患者发病机制涉及血管内因素的凝血-纤溶功能异常的临床证据;
3. 提供涉及骨坏死发病机制血管外因素的脂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的中国患者的临床证据;
4. 建立多种现代生物影象方法评价家兔激素性骨坏死模型血管内、外发病机制;
5. 提供早期骨坏死发生阶段涉及血管外因素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亢进的成脂过程与病灶形成间联系的细胞、分子和形态证据;
6. 发现骨坏死破坏性修复过程中局部血管异常以及与干细胞池的持续低水平和持续表达的VEGF信号通路存在关联;
7. 提供早期动态MRI血管灌注功能的变化能够预后骨坏死发生的实验证据;
8. 提出开发药物必须同时针对骨坏死发病机制的血管内外因素,验证了壮骨草药淫羊藿黄酮馏分抑制血管内血栓形成、血管外脂肪堆积,从而预防激素性骨坏死,进一步提出馏分中的化合物可能通过代谢而非直接作用于细胞靶点发挥作用;
9. 提供淫羊藿黄酮馏分代谢产物半合成植物小分子脱水淫羊藿素抑制血管内、外发病机制,从而预防激素性骨坏死的实验证据,揭示脱水淫羊藿素通过阻断PPARγ信号抑制体外成脂的潜在分子机制;
10. 启动了全球首个降低激素性骨坏死风险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
同行引用评价情况:
自2006年以来发表20篇SCI收录的论文,同行引用15次,其中最高被引用9次。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