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针对关中麦区复杂多变的农业生态环境(自然、水肥、耕作、栽培)及小麦生产中主栽品种抗性和品质性状较差等问题,选育在关中麦区能安全越冬、熟期适中偏早、抗倒伏能力强、综合抗性好、品质性状好、产量潜力达600公斤以上的高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
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 西农2208和小偃22两个亲本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选育且目前正在大面积推广的两个国审和省审小麦新品种。西农9871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育种研究室于1998年用西农2208做母本,小偃22 作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经系谱法选育而成(详细见选育报告)。
历年区域试验: 2004~2007年共三个年度参加陕西省关中平原灌区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三年20点次平均亩产478.92公斤,较对照品种小偃22(平均亩产451.61公斤)平均增产6.05%。04/05、05/06、06/07三个年度区试中,分别较小偃22增产4.6%、3.6%和10.6%,都达显著或极显著增产水平。
三年20点次试验中,17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增产点次占试验点次85%(详见表1及附件1-7)。
2004~2005年度中肥组区试结果,平均亩产439.7公斤,比对照小偃22(平均亩产420.5公斤)增产4.6%,增产极显著,居17个参试品种第二位7个试验点6点增产,最高产量526.7公斤。
2005~2006年度中肥组区试结果,平均亩产489.0公斤,比对照小偃22(平均亩产472.1公斤)增产3.6%,增产显著,居10个参试品种第四位。7个试验点5点增产,最高产量613.1公斤。
2006~2007年度中肥组区试结果,平均亩产513.0公斤,比对照小偃22(平均亩产464.0公斤)增产10.6%,增产极显著,居16个参试品种第二位,6个试验点6点增产,最高亩产598.5公斤。
生产试验:
2006~2007年度参加陕西关中灌区小麦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3.7公斤,比对照小偃22(平均亩产430.1公斤)增产14.80%。6点试验,6点增产,居12个参试品种第一位。
抗病鉴定结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2006~2007年度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条锈病,高感白粉病和赤霉病。
田间抗病性评价:中抗条锈病,中感白粉和赤霉病,抗叶枯能力强,熟性好,成熟黄亮,田间综合抗病性好。
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03g/L,蛋白质含量(干基)13.9%,湿面筋含量26.3%,沉淀值50.5ml,吸水率58.9%,稳定时间9.3min,最大抗延阻力385 E.U.,降落数值392s。
品种特征:幼苗微匍匐;叶色深绿,叶窄较长,旗叶上挺;株高78cm左右,茎杆坚韧,弹性好;株型紧凑,穗层厚齐;穗长方形、中大、均匀,多花多粒,结实性好;白壳、长芒,籽粒色白、饱满,角质、卵圆形;千粒重40克左右。
品种特性:半冬性,抗寒耐冻性较好;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抗倒伏能力强;生育期233天左右,较小偃22早熟1-2天,熟期适中偏早;田间综合抗病性好,成熟落黄好;品质为优质强筋;适应性好,对关中(包括黄淮南片麦区)新老灌区具有良好适应性;产量三要素协调,产量潜力600公斤以上,生产水平500公斤以上。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