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任务来源:该项目研究属于陕西省科技厅农业攻关计划项目和延安市科技局项目“山丹丹快繁和年周控花工艺研究”。
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该项目属于农业园艺栽培与推广领域。山丹丹学名称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为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以及食药用价值,延安市是陕西唯一广泛分布山丹丹的地区,已被确定为延安市市花,研究意义重大。
本项目的实施主要是以对延安地区分布的山丹丹进行保护为前提。在保护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延安地区分布的山丹丹种球进行了试管苗多倍体诱导和埋片繁殖研究,探索不同条件对山丹丹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精准控花工艺研究,对山丹丹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工艺研究,开发了山丹丹系列产品,对项目完成过程中形成的专利进行了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填补了延安山丹丹研究的空白,并在延安地区进行推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性能指标:
3.1针对延安地区野生山丹丹,率先开展了种质资源调查、探索了3种因素对山丹埋片繁殖的影响,烯效唑对盆栽山丹丹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三种不同基质对山丹丹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开展了山丹试管苗多倍体诱导研究,撰写了研究论文;
3.2首次对山丹丹进行了花期调控及控花工艺研究,探究了3种生长延缓剂对盆栽山丹丹株高和开花的影响、低温和赤霉素对山丹鳞茎解除休眠与花期调控的影响、低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山丹丹休眠与花期的影响、烯效唑对盆栽山丹丹生长发育的影响,形成了一套山丹丹高效栽培技术及控花工艺,撰写了研究论文;
3.3对山丹丹有效成分的提取及相关产品进行了研究,对山丹丹皂苷提取工艺进行了初探,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山丹鳞茎皂甙超声提取工艺,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了山丹鳞茎中的皂苷;用响应面法对山丹鳞茎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AB-8大孔树脂纯化了山丹鳞茎总黄酮,同时开发了山丹丹红枣茶、山丹丹粉及山丹丹干等系列产品;
3.4研究过程中设计开发了一种山丹丹花培养架、一种山丹丹花定时浇灌装置、一种山丹丹花组织培养专用培养瓶、花盆(山丹丹花开)、花盆(山丹丹)及包装盒(山丹丹花)等国家专利,均已授权;
3.5利用该项成果技术成功地为2011西安世园会山丹丹花期调控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且在延安市宝塔区山、子长高柏山、延安文化旅游研究协会、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甘泉县道镇镇兰家川村、子长县桃园花卉苗木培育场、延安市园林绿化管理处以及延安市个旅游景点地进行推广与技术指导,推广面积200余亩,为农民增产创收。
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国内外对其它重要经济品种百合的研究已经实现了从组培脱毒快繁、商品种球生产、采收分级实现了标准化科学化商品化,这方面以荷兰的技术化程度最高,国内以台湾为先进技术发展趋势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无土栽培技术、花期调控等园艺技术实现百合属植物繁育的规模化、工厂化、标准化。
山丹丹的繁育技术趋势也将顺应这一潮流。课题组针对延安特有的野生山丹丹进行保护开发与利用,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5篇,申请国家专利6项,并且进行了应用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国内外技术相比,处于相对先进水平。
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5.1首次在延安地区开展了山丹丹试管苗多倍体诱导研究以及山丹丹繁殖及生长发育的研究,为山丹丹的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5.2首次在延安地区系统开展了山丹丹花期调控及控花工艺研究,对山丹丹有效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与纯化以及系列产品的开发,为山丹丹的规模化生产与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用意义(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该成果主要是以对延安地区分布的山丹丹进行保护为前提,在保护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园艺技术、观赏花卉及分子调控等手段,对延安地区分布的山丹丹进行开发与利用,旨在拯救革命之花,让山丹丹四季都能在革命圣地开花。
这对于发展红色旅游和促进老区经济生态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利用该项成果技术成功地为2011西安世园会山丹丹花期调控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且在延安市宝塔区、子长高柏山延安文化旅游研究协会、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甘泉县道镇镇兰家川村、子长县桃园花卉苗木培育场、延安市园林绿化管理处以及延安市个旅游景点地进行推广与技术指导,推广面积200余亩,新增利润180余万元,为农民增产创收。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