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本项目属于智能科技领域。
海洋环境信息的观测、处理与导航应用在军事国防和科研民用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项目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总装与教育部项目、海军项目、天津市军民融合重大专项等支持下,围绕“海洋观测-数据处理-自主导航”中的关键问题展开研究,历时十四年,实现了立体式的深远海观测,提升了海军测量船智能化处理水平,改善了舰船与潜器的自主导航,保障了航母、驱逐舰与潜艇等安全航行。
主要科技创新如下:
1. 针对海洋观测平台数据分辨低、测量波动大、测量深度浅的问题,提出了半浸入船载式、张力调节拖曳式和浮力调节潜航式等多种观测方法,研发了立体式海洋观测设备,其中,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创造了2018年观测深度世界纪录。
2. 针对海洋环境数据质量不佳、维度过大、预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了智能化海洋环境数据质控、非线性融合和时空预测的处理方法,研制了多型舰载海洋环境智能信息处理系统,能够对27类海洋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分析,有效数据率提升40%。
3. 针对舰船潜器导航中先验信息利用率低、定位精度低、导航适应性差的问题,提出了最优航迹规划、精确协同定位和全时自主控制的导航方法,研制了环境引导的自主导航系统。
在军用领域,本项目研制的多型导航系统已在XX型航母、XX型驱逐舰、XX型核潜艇上应用,为我军作战行动提供战术辅助决策;本项目开发的系列产品(HXX-1、HXX-2、DXXX-1、XX-3、XX-6与XX声学平台等设备)作为海军测量船任务系统的核心装备,共计装备入列40套,在18艘海军新型测量船上的装备率达100%。
在民用领域,本项目“海翼”号深海滑翔机,打破了2018年观测深度的世界记录,在新年贺词中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表扬;2019年,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组织的“无人系统环境观测协同组网南海实验”中,本项目“智能装备岸基操控平台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项目水下机器人应用于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南水北调工程安全检测、重庆长江二桥大巴车坠河打捞、唐山潘家口水库搜救等任务,被央视及省市电视台多次报道。
本项目共获发明专利20项(美国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海军标准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篇(高被引论文2篇,IEEE Trans/Journal 8篇,合计引用次数237次)。
近三年完成直接销售收入42424.56万元(外销103.11万美金),增加净利润10371.3万元,增加税金1423.88万元。
天津市科学技术评价中心组织了科技成果鉴定,以中央军委科技委廖湘科院士担任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评价“该项目成果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立体式海洋环境观测平台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