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1.种子繁育与品种推广:项目实施期间(2014-2016年)累计建立“庆红荞1号”荞麦良种繁育田71.41公顷,生产庆红荞1号荞麦良种8.63万kg,示范推广4.3万公顷,创建示范点5个(华池县3个、环县2个),高产示范田2.1万公顷,示范田平均单产87.62kg,比当地主栽品种提高13.20%。 2. 旱地荞麦生产技术集成:荞麦钩翅蛾联防技术试验与推广效果明显,2014-2016年,通过在环县、华池荞麦示范基地进行试验,综合应用以上措施可有效防治荞麦钩翅蛾的危害,平均危害度降低2级,防治率在70%以上,保产率46.3%。荞麦大垄宽窄行侧沟播一体化机械播种技术试验与推广成效显著,创新应用荞麦宽窄行起垄侧沟播一体机播种技术,实现了荞麦播种的机械化作业,2014-2016年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条播分别增产213kg/公顷、234kg/公顷、222kg/公顷,增产幅度分别为14.53%、20.58%、17.32%。按当年荞麦价格计算,每亩效益分别增加37.5元、72.6元、46.2元。旱地(庆阳)荞麦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面广量大,遵循“良种配良法,生产标准化”的原则,以单产80kg以上目标产量,在环县和华池县各建立了1个庆红荞1号荞麦标准化示范区,其中环县甜水镇张铁村示范区53.3公顷,3年平均亩产115.2kg,比示范田平均产量增产30.36%,增产效果显著。 3.产品研制与开发:以餐桌食品工业化生产为目标,研制开发的产品有荞面碗托、荞麦蛋白营养粉冲剂、荞麦芽活性粉3种。其中荞面碗托完成了餐桌食品工业化生产的实验研究,荞麦营养粉冲剂已完成中试,产品标准也基本定型,试生产的500盒产品(每盒12瓶装)投放市场后很受欢迎。产品标准、包装方式、保质措施等相关技术基本成熟,具备成果转化的基本条件。 4.编制完成了《荞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手册》,以荞麦特色加工企业甜龙工贸有限公司深度合作,联合开发新产品,推动荞麦产品高新化、高端化。 5.制定完成了《庆红荞1号荞麦品种标准》和《庆红荞1号荞麦栽培技术规范》,并严格按标准和规范指导生产,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6.项目产品总成本6345.6万元,生产收益11500.6万元,新增收益1658.3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11.0元/元,农民收益率7.8元/元。充分发挥荞麦潜在生产力优势,开发的新产品在企业进行生产,新增收益298.50万元。
1.种子繁育与品种推广:项目实施期间(2014-2016年)累计建立“庆红荞1号”荞麦良种繁育田71.41公顷,生产庆红荞1号荞麦良种8.63万kg,示范推广4.3万公顷,创建示范点5个(华池县3个、环县2个),高产示范田2.1万公顷,示范田平均单产87.62kg,比当地主栽品种提高13.20%。 2. 旱地荞麦生产技术集成:荞麦钩翅蛾联防技术试验与推广效果明显,2014-2016年,通过在环县、华池荞麦示范基地进行试验,综合应用以上措施可有效防治荞麦钩翅蛾的危害,平均危害度降低2级,防治率在70%以上,保产率46.3%。荞麦大垄宽窄行侧沟播一体化机械播种技术试验与推广成效显著,创新应用荞麦宽窄行起垄侧沟播一体机播种技术,实现了荞麦播种的机械化作业,2014-2016年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条播分别增产213kg/公顷、234kg/公顷、222kg/公顷,增产幅度分别为14.53%、20.58%、17.32%。按当年荞麦价格计算,每亩效益分别增加37.5元、72.6元、46.2元。旱地(庆阳)荞麦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面广量大,遵循“良种配良法,生产标准化”的原则,以单产80kg以上目标产量,在环县和华池县各建立了1个庆红荞1号荞麦标准化示范区,其中环县甜水镇张铁村示范区53.3公顷,3年平均亩产115.2kg,比示范田平均产量增产30.36%,增产效果显著。 3.产品研制与开发:以餐桌食品工业化生产为目标,研制开发的产品有荞面碗托、荞麦蛋白营养粉冲剂、荞麦芽活性粉3种。其中荞面碗托完成了餐桌食品工业化生产的实验研究,荞麦营养粉冲剂已完成中试,产品标准也基本定型,试生产的500盒产品(每盒12瓶装)投放市场后很受欢迎。产品标准、包装方式、保质措施等相关技术基本成熟,具备成果转化的基本条件。 4.编制完成了《荞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手册》,以荞麦特色加工企业甜龙工贸有限公司深度合作,联合开发新产品,推动荞麦产品高新化、高端化。 5.制定完成了《庆红荞1号荞麦品种标准》和《庆红荞1号荞麦栽培技术规范》,并严格按标准和规范指导生产,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6.项目产品总成本6345.6万元,生产收益11500.6万元,新增收益1658.3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11.0元/元,农民收益率7.8元/元。充分发挥荞麦潜在生产力优势,开发的新产品在企业进行生产,新增收益298.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