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化学农药仍是目前植物病害防治的主要措施,但易造成产品药物残留超标、染污环境、诱发病原物产生抗药性和伤害非靶标生物等不利影响。在寻求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过程中,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人们利用环境中的拮抗细菌防治植物病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报道,但由于此类细菌易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防治对象相对较窄,防病效果常表现不够理想。植物体内是一个丰富的微生态系统,存在着大量的对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好调控作用的内生细菌,它们可在植物体定殖增殖,甚至可以在体内自由移动,这样对化学药剂难以发挥作用的植物维管束病害、系统性病害以及土传病害防治更显示其独特的优势。这些内生细菌在植物体内生长繁殖,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可长期持续发挥作用,而且许多内生细菌具有固氮、促生、抗旱等生物功能,具有良好开发利用前景。为此,本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968、30671463)和省自然科学基金(F0210001)以及教育厅(k2001050)和省发改委(ky0030060)等项目支持下,开展了以植物内生细菌作为生防微生物制剂的研究,从资源入手,构建了功能生防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对功能微生物的挖掘利用、多功能菌株的功能机理、多功能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多功能菌株发酵与制剂化及示范推广与应用等多方面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逐步建立了多功能植物病害生防制剂的研发创新体系,为植物病害系统性生防制剂的开发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生产的具有广谱拮抗作用的TB2菌株制剂进行了示范应用,防治效果显著,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防效达80%。近3年来,在蔬菜和水果上推广应用约160多万亩次,平均每亩可减少化学农药200-300克,累计增收2亿多元。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不多,本项目在国内外是率先对内生生防细菌全面系统地开展研究,对推动内生生防细菌的研究具有引领作用。该项目筛选出的菌株会有极大的应用前景,除了能防治病虫害外,还能减少农民的化学农药,这样既可保护生态多样性,又减少了环境的污染,会带来极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总体达国际先进水平。
化学农药仍是目前植物病害防治的主要措施,但易造成产品药物残留超标、染污环境、诱发病原物产生抗药性和伤害非靶标生物等不利影响。在寻求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过程中,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人们利用环境中的拮抗细菌防治植物病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报道,但由于此类细菌易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防治对象相对较窄,防病效果常表现不够理想。植物体内是一个丰富的微生态系统,存在着大量的对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好调控作用的内生细菌,它们可在植物体定殖增殖,甚至可以在体内自由移动,这样对化学药剂难以发挥作用的植物维管束病害、系统性病害以及土传病害防治更显示其独特的优势。这些内生细菌在植物体内生长繁殖,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可长期持续发挥作用,而且许多内生细菌具有固氮、促生、抗旱等生物功能,具有良好开发利用前景。为此,本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968、30671463)和省自然科学基金(F0210001)以及教育厅(k2001050)和省发改委(ky0030060)等项目支持下,开展了以植物内生细菌作为生防微生物制剂的研究,从资源入手,构建了功能生防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对功能微生物的挖掘利用、多功能菌株的功能机理、多功能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多功能菌株发酵与制剂化及示范推广与应用等多方面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逐步建立了多功能植物病害生防制剂的研发创新体系,为植物病害系统性生防制剂的开发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生产的具有广谱拮抗作用的TB2菌株制剂进行了示范应用,防治效果显著,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防效达80%。近3年来,在蔬菜和水果上推广应用约160多万亩次,平均每亩可减少化学农药200-300克,累计增收2亿多元。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不多,本项目在国内外是率先对内生生防细菌全面系统地开展研究,对推动内生生防细菌的研究具有引领作用。该项目筛选出的菌株会有极大的应用前景,除了能防治病虫害外,还能减少农民的化学农药,这样既可保护生态多样性,又减少了环境的污染,会带来极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总体达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