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科易网(仲恺)技术转移协同创新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208672]卫星遥感在远洋渔业中的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海底勘探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课题来源于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948项目。我国远洋渔业开始于1985年,发展迅速,作业海域分布在三大洋。但是单位渔船的渔获量和经济效益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作业渔船,主要原因在于侦察鱼群和掌握中心渔场的手段远远落后。美国、日本等国家利用卫星遥感所获得的实时海况进行渔情预报,降低了寻找作业渔场的时间,提高了渔获量。因此,该课题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卫星遥感地面接收站及其软件系统,并结合北太平洋鱿钓渔业开展渔情预报,提高其生产的综合能力。通过近4年的实施,促进新的交叉学科形成,带动了传统海洋渔业学科的发展和内涵的提升,为海洋渔业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建立大洋渔业遥感及其信息服务中心、中国远洋渔业网站和远洋渔业数据库,开展了北太平洋柔鱼钓和东黄海鲐鯵灯光围网的渔情预报工作(每周一次)。2003年和2004年北太平洋柔鱼钓渔情预报分别发布32期和34期,渔场预报准确率达到80%以上;2004年东黄海鲐鯵灯光围网渔情预报发布24期,预报准确率达到75%。渔情预报工作得到了渔业协会和各生产企业的肯定。应用企业达到40多家。经估算,2004年北太平洋鱿钓船平均单产提高8%以上,单船约40吨共计1万多吨,产值7000多亿元;燃油成本降低4%以上,单船约15吨共计3000多吨,降低成本1200多万元,形成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北太平洋海域的柔鱼钓渔情预报水平,基本上达到了达到世界渔业发达国家的水平。应用前景:目前我国远洋渔业的作业海域分布在三大洋,共有1000多艘渔船从事拖网和金枪鱼钓等作业、400多艘从事北太平洋鱿钓作业,遥感在大洋渔业上的应用将会缩短侦察渔场的时间,节约成本、提高渔获量;大大提高我国远洋渔业在公海的权益,增加综合竞争力;将使我国远洋渔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该项目的应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课题来源于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948项目。我国远洋渔业开始于1985年,发展迅速,作业海域分布在三大洋。但是单位渔船的渔获量和经济效益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作业渔船,主要原因在于侦察鱼群和掌握中心渔场的手段远远落后。美国、日本等国家利用卫星遥感所获得的实时海况进行渔情预报,降低了寻找作业渔场的时间,提高了渔获量。因此,该课题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卫星遥感地面接收站及其软件系统,并结合北太平洋鱿钓渔业开展渔情预报,提高其生产的综合能力。通过近4年的实施,促进新的交叉学科形成,带动了传统海洋渔业学科的发展和内涵的提升,为海洋渔业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建立大洋渔业遥感及其信息服务中心、中国远洋渔业网站和远洋渔业数据库,开展了北太平洋柔鱼钓和东黄海鲐鯵灯光围网的渔情预报工作(每周一次)。2003年和2004年北太平洋柔鱼钓渔情预报分别发布32期和34期,渔场预报准确率达到80%以上;2004年东黄海鲐鯵灯光围网渔情预报发布24期,预报准确率达到75%。渔情预报工作得到了渔业协会和各生产企业的肯定。应用企业达到40多家。经估算,2004年北太平洋鱿钓船平均单产提高8%以上,单船约40吨共计1万多吨,产值7000多亿元;燃油成本降低4%以上,单船约15吨共计3000多吨,降低成本1200多万元,形成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北太平洋海域的柔鱼钓渔情预报水平,基本上达到了达到世界渔业发达国家的水平。应用前景:目前我国远洋渔业的作业海域分布在三大洋,共有1000多艘渔船从事拖网和金枪鱼钓等作业、400多艘从事北太平洋鱿钓作业,遥感在大洋渔业上的应用将会缩短侦察渔场的时间,节约成本、提高渔获量;大大提高我国远洋渔业在公海的权益,增加综合竞争力;将使我国远洋渔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该项目的应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