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1543]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器械及技术创新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医疗器械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1990年代起发展的微创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技术为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提供了可以替代外科开胸的新方法。然而已有的非对称介入治疗器械仅适用于约65%的室间隔缺损,且对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预防和室间隔缺损病理机制的研究也较少乃至缺乏。用于封堵器制造的镍钛合金材料存在镍离子渗漏等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 本项目组历时12年,以室间隔缺损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在介入治疗器械、技术和疾病分子机制方面进行了系列创新研究,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形成4项创新成果: 1.国际首创对称型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填补了已有非对称型装置不能治疗病例的空白。手术成功率和缺损关闭率显著提高,分别达到95%和99%(国外报道分别是91%和93%)。目前国内应用对称型封堵器治疗pmVSD的病例数占全部病例数的95%以上。 2.国际首先对介入治疗pmVSD术后的最严重并发症房室传导阻滞进行了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发现pmVSD与三尖瓣隔瓣的距离、pmVSD到主动脉瓣的距离和封堵器大小与pmVSD大小的差值是术后发生传导阻滞的独立危险因素。该成果推广应用后,术后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下降至1.3%,而国外为5%。 3.国际首创生物陶瓷封堵器:完成国际首个生物陶瓷修饰缺损型心脏病封堵器的研发,产品取得发明专利授权和医疗器械许可证。完成了首例生物陶瓷封堵器介入治疗pmVSD,并向2009年德国的世界结构心脏病大会实况转播手术全过程。 4. 室间隔缺损相关基因筛选:首次对室间隔缺损心肌组织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鉴定出一批在室间隔缺损患者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候选基因。对其中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FABP3通过线粒体机制调控心肌细胞的分化和凋亡。为进一步探索心肌细胞凋亡与先心病关系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1990年代起发展的微创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技术为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提供了可以替代外科开胸的新方法。然而已有的非对称介入治疗器械仅适用于约65%的室间隔缺损,且对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预防和室间隔缺损病理机制的研究也较少乃至缺乏。用于封堵器制造的镍钛合金材料存在镍离子渗漏等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 本项目组历时12年,以室间隔缺损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在介入治疗器械、技术和疾病分子机制方面进行了系列创新研究,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形成4项创新成果: 1.国际首创对称型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填补了已有非对称型装置不能治疗病例的空白。手术成功率和缺损关闭率显著提高,分别达到95%和99%(国外报道分别是91%和93%)。目前国内应用对称型封堵器治疗pmVSD的病例数占全部病例数的95%以上。 2.国际首先对介入治疗pmVSD术后的最严重并发症房室传导阻滞进行了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发现pmVSD与三尖瓣隔瓣的距离、pmVSD到主动脉瓣的距离和封堵器大小与pmVSD大小的差值是术后发生传导阻滞的独立危险因素。该成果推广应用后,术后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下降至1.3%,而国外为5%。 3.国际首创生物陶瓷封堵器:完成国际首个生物陶瓷修饰缺损型心脏病封堵器的研发,产品取得发明专利授权和医疗器械许可证。完成了首例生物陶瓷封堵器介入治疗pmVSD,并向2009年德国的世界结构心脏病大会实况转播手术全过程。 4. 室间隔缺损相关基因筛选:首次对室间隔缺损心肌组织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鉴定出一批在室间隔缺损患者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候选基因。对其中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FABP3通过线粒体机制调控心肌细胞的分化和凋亡。为进一步探索心肌细胞凋亡与先心病关系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