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本成果突破了水下承压与密封、系统布局优化技术,以及混合推进等水下滑翔机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大深度、长航程、高精度水下滑翔机,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的长期技术垄断,实现了我国水下滑翔机深海观测零突破。项目成果各项技术指标国内领先,达国际先进水平,创造了我国无人水下航行器“工作深度最深、持续工作时间最长、连续剖面数最多、连续航程最长”的纪录。项目主要创新点为: (1) 提出了分段结构布局与轴端组合密封设计,自主研制了水下滑翔机载体结构,解决了受限空间下大深度耐压结构与密封问题。 (2) 优化设计水下滑翔机整机动力学行为,开发了具有低功耗的控制系统与能源状态监测软件,实现了有限能源下的长航程作业与功耗优化 (3) 设计了大容量浮力调节装置,研制了油量检测与控制系统,提出了浮力调节与螺旋桨混合推进模型,实现了恶劣海况下高精度浮力调节与轨迹控制。 本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重大工程“南水北调”水质监测、南海海域环境观测等重要海洋科学研究与海洋国防任务,直接经济效益达629万元。项目研究成果还包括发表SCI/EI学术文章共37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1项,培养博士12名,硕士27名。
本成果突破了水下承压与密封、系统布局优化技术,以及混合推进等水下滑翔机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大深度、长航程、高精度水下滑翔机,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的长期技术垄断,实现了我国水下滑翔机深海观测零突破。项目成果各项技术指标国内领先,达国际先进水平,创造了我国无人水下航行器“工作深度最深、持续工作时间最长、连续剖面数最多、连续航程最长”的纪录。项目主要创新点为: (1) 提出了分段结构布局与轴端组合密封设计,自主研制了水下滑翔机载体结构,解决了受限空间下大深度耐压结构与密封问题。 (2) 优化设计水下滑翔机整机动力学行为,开发了具有低功耗的控制系统与能源状态监测软件,实现了有限能源下的长航程作业与功耗优化 (3) 设计了大容量浮力调节装置,研制了油量检测与控制系统,提出了浮力调节与螺旋桨混合推进模型,实现了恶劣海况下高精度浮力调节与轨迹控制。 本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重大工程“南水北调”水质监测、南海海域环境观测等重要海洋科学研究与海洋国防任务,直接经济效益达629万元。项目研究成果还包括发表SCI/EI学术文章共37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1项,培养博士12名,硕士2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