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科易网(仲恺)技术转移协同创新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122303]北太平洋柔鱼渔情预报研究及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海底勘探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1993年起,在农业部支持下,上海海洋大学联合有关渔业企业对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渔场进行综合科学调查,并正式开发了该重要资源。1994年我国开始有较大规模的鱿钓船进行生产,之后,其鱿钓船数量维持在250~450艘间,年捕捞产量在8~13万吨间。但是,与发达渔业国家相比,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生产整体水平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  (1)我国对柔鱼资源变动机制及中心渔场与环境关系把握不准。柔鱼是一种短生命周期种类,其资源渔场变动极易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因此,非常需要研究和掌握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变动、渔场分布与海洋环境关系(如厄尔尼诺/拉尼娜,产卵场和索饵场的表温,表温距平均值,叶绿素,海面高度,黑潮等),建立渔情预报模型,评估柔鱼资源量及当前开发利用状况,为准确预报中心渔场分布和资源开发状况提供科学依据。为此,在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计划资助下,设立了“基于GIS的北太平洋柔鱼资源和渔场的初步研究”项目。  (2)我国远洋渔业渔情信息服务等技术领域与远洋渔业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快速、动态、多变的渔场、海况信息仍未能被及时、准确地获取、处理、发布和应用于远洋渔业生产。日本每周二次发布的太平洋海域表温分布图和主要经济种类渔汛速报等实时渔海况信息为日本远洋渔船的综合生产能力处于世界前列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服务支撑。因此,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结合西北太平洋柔鱼钓渔业,进行作业渔场海况和渔情信息产品的制作与发布,科学指导我国远洋鱿钓渔船生产、提高渔获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增强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国际竞争力。鉴于此,农业部948办公室批准了“卫星遥感在远洋渔业中应用”项目的立项,以西北太平洋鱿钓渔业为研究对象。要求引进NOAA卫星地面接收站,建立渔业遥感及信息研究中心,集中多学科技术力量对西北太平洋鱿钓渔业的渔情预报进行科技攻关,并与鱿钓行业或企业密切合作,实现业务化运行。  通过项目实施,掌握了海洋环境对西北太平洋资源渔场的变动机制及其规律,建立了渔情预报模型,获得了掌握了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形成机制和中心渔场的特征性指标,掌握了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量及利用状况。建立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生产统计和海洋环境数据库(1993~2007年),可基于WBEGIS开展在线查询、在线统计和空间分布,成为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重要信息平台。开展西北太平洋柔鱼渔情预报的业务化运行,每周发布一次渔海况速报,每年渔汛前发布一次渔情中长期预报。2003年以来已累计发布渔情预报162期,预报精度达到80%以上,平均单船产量增加5%以上,降低燃油成本2%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1993年起,在农业部支持下,上海海洋大学联合有关渔业企业对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渔场进行综合科学调查,并正式开发了该重要资源。1994年我国开始有较大规模的鱿钓船进行生产,之后,其鱿钓船数量维持在250~450艘间,年捕捞产量在8~13万吨间。但是,与发达渔业国家相比,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生产整体水平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  (1)我国对柔鱼资源变动机制及中心渔场与环境关系把握不准。柔鱼是一种短生命周期种类,其资源渔场变动极易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因此,非常需要研究和掌握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变动、渔场分布与海洋环境关系(如厄尔尼诺/拉尼娜,产卵场和索饵场的表温,表温距平均值,叶绿素,海面高度,黑潮等),建立渔情预报模型,评估柔鱼资源量及当前开发利用状况,为准确预报中心渔场分布和资源开发状况提供科学依据。为此,在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计划资助下,设立了“基于GIS的北太平洋柔鱼资源和渔场的初步研究”项目。  (2)我国远洋渔业渔情信息服务等技术领域与远洋渔业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快速、动态、多变的渔场、海况信息仍未能被及时、准确地获取、处理、发布和应用于远洋渔业生产。日本每周二次发布的太平洋海域表温分布图和主要经济种类渔汛速报等实时渔海况信息为日本远洋渔船的综合生产能力处于世界前列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服务支撑。因此,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结合西北太平洋柔鱼钓渔业,进行作业渔场海况和渔情信息产品的制作与发布,科学指导我国远洋鱿钓渔船生产、提高渔获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增强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国际竞争力。鉴于此,农业部948办公室批准了“卫星遥感在远洋渔业中应用”项目的立项,以西北太平洋鱿钓渔业为研究对象。要求引进NOAA卫星地面接收站,建立渔业遥感及信息研究中心,集中多学科技术力量对西北太平洋鱿钓渔业的渔情预报进行科技攻关,并与鱿钓行业或企业密切合作,实现业务化运行。  通过项目实施,掌握了海洋环境对西北太平洋资源渔场的变动机制及其规律,建立了渔情预报模型,获得了掌握了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形成机制和中心渔场的特征性指标,掌握了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量及利用状况。建立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生产统计和海洋环境数据库(1993~2007年),可基于WBEGIS开展在线查询、在线统计和空间分布,成为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重要信息平台。开展西北太平洋柔鱼渔情预报的业务化运行,每周发布一次渔海况速报,每年渔汛前发布一次渔情中长期预报。2003年以来已累计发布渔情预报162期,预报精度达到80%以上,平均单船产量增加5%以上,降低燃油成本2%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