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本课题为吉林省教育厅课题,课题立项编号:吉教科合字[2007]第322号。 本研究旨在建立起一种新的治疗慢性感染药物的筛选模型,从中药的复方、中药材提取物和单体化合物中筛选出能够抑制或破坏BBF形成的活性部位或活性成分。为从中药中开发治疗慢性感染性病的新药奠定可靠的基础,为科学、客观评价中医药在治疗慢性感染方面的作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此项目所建立的方法为抗慢性感染提供新方法,新思路,将会为提高人们防病治病的水平,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促进其走向世界,作出一定的贡献。本项目为应用基础研究,因此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本文建立一种更加全面、更加贴近临床的抑菌模型,采用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BBF模型作为筛选方法,考察了临床上常见中药注射用双黄连的抑菌作用,以此为模型,筛选了双黄连中的三味药材水提取及醇提取的抑菌效果,通过实验证明,双黄连注射液中的金银花具有抑菌效果。我们采用溶剂提取法对金银花进行提取,并从中分离纯化15个单体化合物;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手段(IR、UV、1H-NMR、13C-NMR等对分离出来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乙醇洗脱部位为金银花抑菌的有效部位,并从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在浓度为1mg/ml时,化合物獐牙菜苷、7-表断马钱子甙半缩醛内酯、熊果酸对大肠杆菌生物膜的抑制率分别为36.16%、37.16%、46.18%。 本实验已发表论文2篇,待发表论文1篇。培养硕士研究生两名。
本课题为吉林省教育厅课题,课题立项编号:吉教科合字[2007]第322号。 本研究旨在建立起一种新的治疗慢性感染药物的筛选模型,从中药的复方、中药材提取物和单体化合物中筛选出能够抑制或破坏BBF形成的活性部位或活性成分。为从中药中开发治疗慢性感染性病的新药奠定可靠的基础,为科学、客观评价中医药在治疗慢性感染方面的作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此项目所建立的方法为抗慢性感染提供新方法,新思路,将会为提高人们防病治病的水平,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促进其走向世界,作出一定的贡献。本项目为应用基础研究,因此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本文建立一种更加全面、更加贴近临床的抑菌模型,采用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BBF模型作为筛选方法,考察了临床上常见中药注射用双黄连的抑菌作用,以此为模型,筛选了双黄连中的三味药材水提取及醇提取的抑菌效果,通过实验证明,双黄连注射液中的金银花具有抑菌效果。我们采用溶剂提取法对金银花进行提取,并从中分离纯化15个单体化合物;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手段(IR、UV、1H-NMR、13C-NMR等对分离出来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乙醇洗脱部位为金银花抑菌的有效部位,并从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在浓度为1mg/ml时,化合物獐牙菜苷、7-表断马钱子甙半缩醛内酯、熊果酸对大肠杆菌生物膜的抑制率分别为36.16%、37.16%、46.18%。 本实验已发表论文2篇,待发表论文1篇。培养硕士研究生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