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科易网(仲恺)技术转移协同创新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09181]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定位和粳型亲籼系的选育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动植物新品培育

类型: 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专利所属地:中国

专利号:200410015476.9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联系人: 华南农业大学

进入空间

所在地:广东广州市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该成果首次提出了“特异亲和基因”学术观点,并验证、充实和完善了这一理论,丰富了水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的遗传理论,为克服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有效开发利用水稻亚种间强大的杂种优势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鉴定出6个特异亲和基因的座位,培育了一系列相应的近基因系,并对各座位的基因效应和遗传分化度进行了分析;运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其中的4个座位进行了基因定位,并建立了相应的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程序;建立了粳型亲籼系的鉴定标准和分子育种体系;利用特异亲和基因成功地创建了粳型亲籼系的水稻新种质。国际首创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成果“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定位和梗型亲籼系的选育”荣获2003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奖,成果“籼梗型水稻新品种“华梗籼74”的选育与推广”荣获2003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奖。“水稻粳型亲籼系的选育方法”(申请号00114228.3)、“水稻粳型亲籼恢复系的选育方法”(申请号2004100154769)申请了专利;品种“华粳籼74”(粤审稻200002号、赣审稻2002013)和“华小黑”(粤审稻2005015号)通过了品种审定。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品种转让、技术转让。
  该成果首次提出了“特异亲和基因”学术观点,并验证、充实和完善了这一理论,丰富了水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的遗传理论,为克服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有效开发利用水稻亚种间强大的杂种优势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鉴定出6个特异亲和基因的座位,培育了一系列相应的近基因系,并对各座位的基因效应和遗传分化度进行了分析;运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其中的4个座位进行了基因定位,并建立了相应的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程序;建立了粳型亲籼系的鉴定标准和分子育种体系;利用特异亲和基因成功地创建了粳型亲籼系的水稻新种质。国际首创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成果“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定位和梗型亲籼系的选育”荣获2003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奖,成果“籼梗型水稻新品种“华梗籼74”的选育与推广”荣获2003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奖。“水稻粳型亲籼系的选育方法”(申请号00114228.3)、“水稻粳型亲籼恢复系的选育方法”(申请号2004100154769)申请了专利;品种“华粳籼74”(粤审稻200002号、赣审稻2002013)和“华小黑”(粤审稻2005015号)通过了品种审定。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品种转让、技术转让。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