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科易网(仲恺)技术转移协同创新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09033]美洲黑杨单板类人造板材优质高效定向培育技术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动植物新品培育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联系人: 南京林业大学

进入空间

所在地:江苏南京市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根据我国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平原)的气候、土壤和社会经济条件,开展了美洲黑杨无性系大径材高产培育模式、无节材培育技术、人造板材最佳轮伐期、多元性系栽培模式、优化栽培模式的筛选及经济效益评价等试验研究,实现了南方地区杨树工业用材林定向集约栽培与工业利用紧密结合之目标。   通过研究,提出了南方地区培育杨树无节优质胶合板用材林的几项关键技术,对缩短轮伐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具重大意义。这些关键技术是:   (1)在南方地区应选择NL-80351和I-69杨作为培育胶合板材的栽培材料;   (2)必须选择立地指数为20、20m的立地条件作为培育胶合板材的基地,可以在10年生胸径达到40cm左右;立地指数为16、18m的立地条件,则需12年生才能达到胸径40cm,且必须合理施肥;立地指数小于16m的立地条件,不能作为培育胶合板材的基地;   (3)造林密度应控制在256~278株/hm2之间,并采用非均匀配置,充分发挥边缘生长效应,这样的密度能在12年生左右胸径达到40cm左右,且单位面积产量也高;   (4)必须采用2根1干苗木,苗木高度不得低于4m,并在出圃前修去所有侧枝以提高干材质量;   (5)必须进行适当修枝,修枝强度为1/3H,修枝年限为3年左右,修枝季节为中夏,每隔2年修枝一次,连续3~4次,即可使无节干材达10m以上。   利用边缘效应原理,提出了平原农区发展杨树单板类人造板材定向培育的新模式,即双行宽-窄行配置模式。经8年研究,从6个配置模式中筛选出(3m×3m)×20m的配置模式为最优模式,光能利用率、生物生产力及经济效益分别比单农经营高出43.8%、38.0%和49.0%,为农村产业结构及平原农区定向培育杨树大径材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样系统完整的研究,国内未见报道。   根据人造板材的个经营目标,重点研究了中短轮伐期和短轮伐期这两个经营模式的最佳轮伐期。研究结果表明,轮伐期为6年的杨树人工林,其4种密度的平均净初级生产力(NPP)分别为:1111株/hm2,13.064t/hm2;833株/hm2;12.00株/hm2;625株/hm2,10.236t/hm2和500株/hm2,8.817t/hm2。因此,对于中短轮伐期经营(细木工板)的林分而言,造林密度为1111株/hm2的林分,其最佳轮伐期为6年;833、625株/hm2的林分约为7年左右,而500株/hm2的林分在8年左右。对于胶合板用材林而言,最佳轮伐期的确定不仅与林分密度有关,而且与立地质量等级密切相关,在立地指数为20或22m、造林密度为278和400株/hm2时,最佳轮伐期为12年,胶合板材的出材率和产量均最大。   根据10年多来的研究结果,以栽培机理与栽培经验相结合为方法,有效地指导生产为宗旨,建立了南方地区杨树工业用材林经营模型计算机系统(PMOES),为南方地区杨树工业用材林的集约定向培育提供了一个指导性工具。在此基础上,优化出了4套杨树胶合板定向培育栽培模式,效益成本比在3.52~8.99之间,在南方地区杨树工业用材林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推广应用前景   该研究成果充实和发展了杨树造林的理论和方法,为在我国平原地区建立大规模工业用材林基地,开创生态经济林业提供了成套技术和样板。经试验证明,该成果易于推广,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该研究工作的目的十分明确,试验与推广相结合,研究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在我国当前的经济条件下切实可行,群众乐于接受,因此在南方各省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以江苏为例,2000年仅江苏沭阳县杨树造林1600万株(相当于80万亩),江苏灌云县杨树造成林600万株(相当于30万亩),若以10~12年为一个轮伐期,每亩立木蓄积12~15m3,至一个轮伐期结束可生产1320~1650万m3木材,按出材量70%和每立方米500元计,总产值可达46~57亿元,大大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也带动了当地的加工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后,将有67%的重点地区林业用地划为生态保护区,使全国的商品材总供给减少1/3以上,木材供需缺口总量将扩大到5900万m3。应用本研究成果,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国家重大推广项目建立推广体系,在江苏、浙江、山东南部以及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大面积推广,建立一批单板类人造板材用材林基地,形成规模生产,推动产业化进程。
  根据我国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平原)的气候、土壤和社会经济条件,开展了美洲黑杨无性系大径材高产培育模式、无节材培育技术、人造板材最佳轮伐期、多元性系栽培模式、优化栽培模式的筛选及经济效益评价等试验研究,实现了南方地区杨树工业用材林定向集约栽培与工业利用紧密结合之目标。   通过研究,提出了南方地区培育杨树无节优质胶合板用材林的几项关键技术,对缩短轮伐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具重大意义。这些关键技术是:   (1)在南方地区应选择NL-80351和I-69杨作为培育胶合板材的栽培材料;   (2)必须选择立地指数为20、20m的立地条件作为培育胶合板材的基地,可以在10年生胸径达到40cm左右;立地指数为16、18m的立地条件,则需12年生才能达到胸径40cm,且必须合理施肥;立地指数小于16m的立地条件,不能作为培育胶合板材的基地;   (3)造林密度应控制在256~278株/hm2之间,并采用非均匀配置,充分发挥边缘生长效应,这样的密度能在12年生左右胸径达到40cm左右,且单位面积产量也高;   (4)必须采用2根1干苗木,苗木高度不得低于4m,并在出圃前修去所有侧枝以提高干材质量;   (5)必须进行适当修枝,修枝强度为1/3H,修枝年限为3年左右,修枝季节为中夏,每隔2年修枝一次,连续3~4次,即可使无节干材达10m以上。   利用边缘效应原理,提出了平原农区发展杨树单板类人造板材定向培育的新模式,即双行宽-窄行配置模式。经8年研究,从6个配置模式中筛选出(3m×3m)×20m的配置模式为最优模式,光能利用率、生物生产力及经济效益分别比单农经营高出43.8%、38.0%和49.0%,为农村产业结构及平原农区定向培育杨树大径材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样系统完整的研究,国内未见报道。   根据人造板材的个经营目标,重点研究了中短轮伐期和短轮伐期这两个经营模式的最佳轮伐期。研究结果表明,轮伐期为6年的杨树人工林,其4种密度的平均净初级生产力(NPP)分别为:1111株/hm2,13.064t/hm2;833株/hm2;12.00株/hm2;625株/hm2,10.236t/hm2和500株/hm2,8.817t/hm2。因此,对于中短轮伐期经营(细木工板)的林分而言,造林密度为1111株/hm2的林分,其最佳轮伐期为6年;833、625株/hm2的林分约为7年左右,而500株/hm2的林分在8年左右。对于胶合板用材林而言,最佳轮伐期的确定不仅与林分密度有关,而且与立地质量等级密切相关,在立地指数为20或22m、造林密度为278和400株/hm2时,最佳轮伐期为12年,胶合板材的出材率和产量均最大。   根据10年多来的研究结果,以栽培机理与栽培经验相结合为方法,有效地指导生产为宗旨,建立了南方地区杨树工业用材林经营模型计算机系统(PMOES),为南方地区杨树工业用材林的集约定向培育提供了一个指导性工具。在此基础上,优化出了4套杨树胶合板定向培育栽培模式,效益成本比在3.52~8.99之间,在南方地区杨树工业用材林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推广应用前景   该研究成果充实和发展了杨树造林的理论和方法,为在我国平原地区建立大规模工业用材林基地,开创生态经济林业提供了成套技术和样板。经试验证明,该成果易于推广,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该研究工作的目的十分明确,试验与推广相结合,研究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在我国当前的经济条件下切实可行,群众乐于接受,因此在南方各省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以江苏为例,2000年仅江苏沭阳县杨树造林1600万株(相当于80万亩),江苏灌云县杨树造成林600万株(相当于30万亩),若以10~12年为一个轮伐期,每亩立木蓄积12~15m3,至一个轮伐期结束可生产1320~1650万m3木材,按出材量70%和每立方米500元计,总产值可达46~57亿元,大大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也带动了当地的加工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后,将有67%的重点地区林业用地划为生态保护区,使全国的商品材总供给减少1/3以上,木材供需缺口总量将扩大到5900万m3。应用本研究成果,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国家重大推广项目建立推广体系,在江苏、浙江、山东南部以及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大面积推广,建立一批单板类人造板材用材林基地,形成规模生产,推动产业化进程。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