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8620]小麦品质生理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动植物新品培育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可规模生产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联系人:
山东农业大学
进入空间
所在地:山东泰安市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该成果2005年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针对我国黄淮海麦区小麦生产中过量施氮、氮肥全部底施或底施比例过大、灌溉量与灌溉时期不当,导致优质小麦品质不稳定,产量不高,氮素淋溶多,水肥利用率低的问题,系统研究了小麦品质生理,提出增加拔节至开花期植株氮素积累量,促进灌浆中后期蛋白质降解,提高营养器官贮存的氮素向籽粒的转移量,调节籽粒中氮/硫比值适宜,提高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及谷蛋白/醇溶蛋白含量比值,改善蛋白质品质的途径。明确了调节支链淀粉合成和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酶,提出提高灌浆中后期籽粒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促进支链淀粉积累,提高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含量比值,改善淀粉品质的途径。探索出提高拔节至开花期茎鞘果聚糖合成酶活性,增加开花期果聚糖积累量;提高灌浆中后期果聚糖外水解酶活性,促进果聚糖分解并向籽粒分配,提高粒重的途径。创建了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品质与产量同步提高的优质栽培理论体系。
该成果创建优化的强筋和中筋小麦品质与产量同步提高的栽培技术体系,近三年累计在山东省推广5242万亩,平均每亩增产小麦29.3公斤,累计增产小麦153569.5万公斤;在黄淮和北部冬麦区推广9250万亩,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该成果2005年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针对我国黄淮海麦区小麦生产中过量施氮、氮肥全部底施或底施比例过大、灌溉量与灌溉时期不当,导致优质小麦品质不稳定,产量不高,氮素淋溶多,水肥利用率低的问题,系统研究了小麦品质生理,提出增加拔节至开花期植株氮素积累量,促进灌浆中后期蛋白质降解,提高营养器官贮存的氮素向籽粒的转移量,调节籽粒中氮/硫比值适宜,提高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及谷蛋白/醇溶蛋白含量比值,改善蛋白质品质的途径。明确了调节支链淀粉合成和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酶,提出提高灌浆中后期籽粒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促进支链淀粉积累,提高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含量比值,改善淀粉品质的途径。探索出提高拔节至开花期茎鞘果聚糖合成酶活性,增加开花期果聚糖积累量;提高灌浆中后期果聚糖外水解酶活性,促进果聚糖分解并向籽粒分配,提高粒重的途径。创建了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品质与产量同步提高的优质栽培理论体系。
该成果创建优化的强筋和中筋小麦品质与产量同步提高的栽培技术体系,近三年累计在山东省推广5242万亩,平均每亩增产小麦29.3公斤,累计增产小麦153569.5万公斤;在黄淮和北部冬麦区推广9250万亩,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