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8616]玉米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动植物新品培育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联系人:
山东农业大学
进入空间
所在地:山东泰安市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该成果2007年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成果针对我国黄淮海区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生产中夏玉米农用化学品单位面积投入大,造成玉米产品中农用化学品残留高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自1996年深入开展玉米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主要技术成果如下:
1、探明了玉米生产中长期大量单一投入化肥使环境污染、土壤功能衰退、产量品质降低的机理,研究提出了小麦玉米双季秸秆还田、有机无机肥配施等培肥地力技术,达到了修复土壤功能、减少氮肥用量、提高利用效率、降低面源污染、提高产量的目标。
2、研发出高效、低毒玉米专用种衣剂5.4%吡o戊和甲酯化植物油助剂,筛选出生物源杀虫剂阿维菌素,建立了黄淮海区域玉米病虫草害无公害化防控技术体系。
3、建成"作物病虫草害远程诊断系统"等12个玉米无公害生产的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研发出基于掌上电脑的"玉米无公害生产咨询服务系统",建立了适合我国玉米生产的"玉米无公害优质生产技术信息化服务平台"。
4、制订出《无公害夏玉米生产技术规程》(DB37/T610-2006),创建了适合黄淮海区域夏玉米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近6年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累计推广应用9601.6万亩,平均亩增玉米60.08kg,累计增产597368.6万kg,累计节本增效66.21亿元,实现了我国无公害玉米的大面积生产。
围绕无公害玉米生产的理论与技术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3篇,出版著作5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2个,制订山东省地方标准1项;促进了我国无公害玉米生产,丰富和发展了玉米优质高产栽培理论,提出的玉米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适合于黄淮海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该成果2007年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成果针对我国黄淮海区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生产中夏玉米农用化学品单位面积投入大,造成玉米产品中农用化学品残留高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自1996年深入开展玉米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主要技术成果如下:
1、探明了玉米生产中长期大量单一投入化肥使环境污染、土壤功能衰退、产量品质降低的机理,研究提出了小麦玉米双季秸秆还田、有机无机肥配施等培肥地力技术,达到了修复土壤功能、减少氮肥用量、提高利用效率、降低面源污染、提高产量的目标。
2、研发出高效、低毒玉米专用种衣剂5.4%吡o戊和甲酯化植物油助剂,筛选出生物源杀虫剂阿维菌素,建立了黄淮海区域玉米病虫草害无公害化防控技术体系。
3、建成"作物病虫草害远程诊断系统"等12个玉米无公害生产的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研发出基于掌上电脑的"玉米无公害生产咨询服务系统",建立了适合我国玉米生产的"玉米无公害优质生产技术信息化服务平台"。
4、制订出《无公害夏玉米生产技术规程》(DB37/T610-2006),创建了适合黄淮海区域夏玉米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近6年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累计推广应用9601.6万亩,平均亩增玉米60.08kg,累计增产597368.6万kg,累计节本增效66.21亿元,实现了我国无公害玉米的大面积生产。
围绕无公害玉米生产的理论与技术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3篇,出版著作5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2个,制订山东省地方标准1项;促进了我国无公害玉米生产,丰富和发展了玉米优质高产栽培理论,提出的玉米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适合于黄淮海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大面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