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科易网(仲恺)技术转移协同创新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07755]微合金化亚温氮碳共渗技术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金属合金冶炼铸造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联系人: 西安理工大学

进入空间

所在地:陕西西安市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内容简介:   本技术为表面硬化与改性新技术。其工艺温度为270~820℃,即介于碳氮共渗和渗氮温度之间,可解决渗氮硬化层浅,周期长,不能承受高压应力和普通碳氮共渗温度较高和热处理畸变较大等难题。   其特征:亚温、微合金化(含渗入合金元素0.1~0.2%);氮碳共渗;热处理变形小于碳氮共渗;硬度高可达HRA84.5(相当于HRC66)。与碳氮共渗相比,弯曲疲劳强度可提高50%~70%;耐磨性增加30~50%。   温度:720~820℃;时间:2~10小时;   渗层厚度:0.3~0.8mm;硬度:HRA83-85。   使用范围及市场预测:   纺织机械、飞机、汽车、摩托车、工具、刃具。   投产条件及效益分析:   提高零件使用寿命40~80%。   降低热处理成本20~66%。
  内容简介:   本技术为表面硬化与改性新技术。其工艺温度为270~820℃,即介于碳氮共渗和渗氮温度之间,可解决渗氮硬化层浅,周期长,不能承受高压应力和普通碳氮共渗温度较高和热处理畸变较大等难题。   其特征:亚温、微合金化(含渗入合金元素0.1~0.2%);氮碳共渗;热处理变形小于碳氮共渗;硬度高可达HRA84.5(相当于HRC66)。与碳氮共渗相比,弯曲疲劳强度可提高50%~70%;耐磨性增加30~50%。   温度:720~820℃;时间:2~10小时;   渗层厚度:0.3~0.8mm;硬度:HRA83-85。   使用范围及市场预测:   纺织机械、飞机、汽车、摩托车、工具、刃具。   投产条件及效益分析:   提高零件使用寿命40~80%。   降低热处理成本20~66%。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5 科易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63032号-5